Daily Archives: 4 二月, 2023

雜談

        「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3 )

        【前總理朱鎔基的重大貢獻】

        到八十年代末,經過近十年的改革開放,私人企業已經展現出活力,但國企仍深陷泥沼,經營沒有效力,絕大部份國企是虧本經營,出工資的時候,就由「領導」出一張白條向銀行借,進入九十年代,中央決定將所有省級以下的國企全部私有化,主要方式是讓管理層來經營,管理層一下子由國家幹部變成私企老板。國企私有化以後,濫發獎金,濫發福利,領導吃吃喝喝的「小金庫」,這些屢禁不改的毛病,突然就自動消失,企業要講效益,要有盈利,為私為公都要千方百計搞好企業,而且私有化以後,原來的計劃經濟的管理沒有了,企業可以自謀出路,這一措施極大地激活了中國經濟。有點年紀的港人應該都有印象,九十年代突然多了很多有錢的大陸人來港消費,原來很多人成了老板致富了。

        朱鎔基在農村也進行體制的大改革,給予農民土地的租賃權,租賃權可以繼承,可以有價轉讓,土地有了市場價值,農民突然就有了一筆財產,這一點我上幾篇說過,不再說。

        朱鎔基在任的時候,還大力發展國家的基礎建設,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就是那時開始建設的。中國八十年代前沒有高速公路,現在已是全國貫通了。他又完善和新建鐵路網,通訊網絡,中國開始現代化了。

        朱鎔基退休以後仍受到不少批評,但他都置若罔聞,但有人批評他是「赤字總理」,他忍不住了,反問批評的人,如果現在要建相同的工程要花多少錢?沒有這些基建中國經濟能有今天的規模嗎?質疑的人啞口無言。

        說起此事,還有一個故事。大約1963年秋,當年我還在北京念大學,有一天學校通知開全校大會,有喜事通知,結果那天校長在大會上宣佈重大喜訊——中國現在既無內債,亦無外債,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取得這樣成就的國家,當時大概挺住了大飢荒還償還了前蘇聯的抗美援朝時的軍援債。

        這樣的理財理念是保守的農民持家的觀念,一個大國的財政部如此理財,豈不是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