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壞賬會垮中國銀行體系嗎?」
中國的房企受到重拳打擊,很多發展商財困,爛尾樓盤不少。有外資大行的分析員測算有1.2億個住宅單位處於「爛尾」狀態,中國的房地產業可能產生六萬億人民幣壞賬,下一個出事的行業就是銀行業!說起來也非完全沒有道理,中國的銀行股在股價低殘的情形下派息以後股價再跌,已到歷史低位,但要說銀行業發生危機,引發全國性的金融危機,那可以說是絕不可能的。
朱熔基任總理時,「改革開放」處於早期,當時經濟體中幾乎全是國企,而且幾乎所有國企都是虧損的,「三角債」泛濫,企業發工資,由「領導」出白條向銀行借,所以所有銀行都是壞賬山積。當時政府將主要銀行重組,成立「壞資產處理公司」,這些公司由央行獲取資金,接手銀行壞賬,然後重組上市,現在都是市值過萬億的銀行。運行了幾十年,中國經濟飛躍發展,現在想想,這是中國版的QE,所以QE不是美國的貝南克在08年發明的,中國政府早就用過,而歷史上更早的時間,英國,德國的央行也用過。
如果國企的重要的大銀行真有財困,將壞賬轉移到壞資產公司,由央行印鈔買單,問題就解決了,祇要政府有效運作,經濟體運行正常,產出正常在中國不可能出現銀行危機!
地方政府財困,中央政府同意提早動用明年的發債額度,也是某種形式的QE,動用的還是金融系統內存量餘額,還不到央行印鈔那一步。
現在國內困難是有的,形容到發生危機是有點危言聳聽,中國政府財政工具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