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俄烏衝突」
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已經三十幾天,烏克蘭人民有很強的抵抗意志,又獲得西方先進武器以及其它情報及電子支援,越打越勇,而俄羅斯軍備陳舊,戰術陳舊,後勤失敗,士兵士氣低落,一無是處,最近俄羅斯副參謀總長講話,說俄軍第一階段任務已經完成,現在是要集中力量解放頓湼茨克區的人民,似乎它改變目標,收縮戰線了。
看看烏克蘭多個城市被炸成廢墟,幾百萬人逃離家園,慘不忍睹。
德法是一直努力在勸雙方和談,土耳其也準備幫助調停,就是中國也表示各方和談,早日停止衝突,中國駐美大使在接受美電視主持人時也明確提到,衝突發生的第二天習主席就致電普京勸和,普京也接受,俄烏開始了和談。
最奇怪的是美國,不斷將對俄羅斯的指責升級,甚至指責普京是戰犯,屠夫,還公開說希望普京下台,沒有一絲勸和的意思。我在三月五日的博文裡提到,俄烏都有停戰的動機,現在反而要看美國的態度,如美國希望戰事繼續,拖垮俄羅斯,則不知戰和和哪一方力量大了。三月五日迄今已經二十四天,美國的態度漸漸清晰,它是希望戰事繼續下去。
一方面破壞歐盟和俄羅斯關係,鞏固自己在北約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向德國提供大量美國產液化天然氣,不但做成一筆大生意,以前德國能源依靠俄羅斯供應,以後變成依靠美國供應。
其次戰爭繼續,消耗俄羅斯國力,讓普京顏面盡失,靜觀俄羅斯國內反普京勢力會如何行動?
所以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可能並不想俄烏戰爭盡快停戰。
大國為了自己私利完全不顧及小國人民的苦難,這是很典型一個例子。
戰爭不停下了,未知的風險還是很大的,俄羅斯已動用了最新的導彈「匕首」,這是可攜帶核彈頭的超高速武器,警告的意味已經很濃,美國也應盡早收手,否則可能會有嚴重後果。
耐力投资
来自雪球发布于今天 10:50
不要在谈判中信任乌克兰!
https://xueqiu.com/7096399426/215631926
29日,顿涅茨克领导人普希林呼吁俄罗斯方面不要在谈判中信任乌克兰。
普希林表示,顿涅茨克与乌克兰有过长达7年的谈判经验,即使协议被签署、即使有法国和德国担任担保国,乌克兰都不能被信任,因为乌克兰无法自主决定国家政策。
此外,普希林还强调,即便谈判,所有在谈判中的问题都必须制定一个单独协议,以事实逐一确认。从普希林的表态不难看出,在顿涅茨克和乌克兰方面以往的协议中,乌克兰显然没有遵守,同时,他更是担心乌克兰身后的西方国家会左右乌克兰现任政府,所以认为“乌克兰不可信任”。
目前,普希林已经表态,在整个顿涅茨克稳定下,会马上考虑加入俄罗斯联邦的问题。
坦言集:烏克蘭投降?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政權會否投降呢?
即使在2019年上台時政權是依靠民主選舉,且以反腐來戰勝原來的總統,後者代表了烏國的寡頭財團,但在俄烏之戰開始前,澤連斯基並沒有實踐選舉承諾,未有清理烏克蘭的貪腐問題,反而他的政府裏差不多半是美籍,半是極右新納粹主義者。顯然,他以素人出選,背後是美國的支持和文宣推動,政權轉變,只是部分上層利益的重新分配。
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政府和軍隊的納粹化和美國控制日增,烏國變成美國鬥爭俄羅斯的工具,受美國指揮準備攻烏東俄裔,收復2014年的失地,並借此引俄開戰來加重制裁,務求摧毀俄羅斯經濟,進而顛覆俄國政權。在此之前,哈薩克斯坦、白羅斯的顏色革命企圖和俄羅斯的示威騷動,都是美國一整套對俄施壓的攻勢。烏克蘭危機之一觸即發,同樣是與之相互配合。烏克蘭政權已不獨立自主,變成了美國的附庸、傀儡。
因此開戰之後,即使烏軍敗退,背後是美國,在烏克蘭境內是新納粹勢力和美國派來的美籍代理人,澤連斯基及其政府已經沒法決定進退,只能按美國的劇本表演,或許便是美國白宮特設的小組在遙控,納入美國對付俄羅斯的政策之內,是進是退,悉按美國指揮。
澤連斯基政府會否投降,權在美國,只要烏軍還可與俄抗衡,相信不會投降,談判只是爭取時間,讓俄烏之戰拖延。美國本意是拖垮俄羅斯,華府集各國之力討伐,怎知俄國頂得住制裁,更有厲害的反制,加上戰事拖延帶來的難民問題,歐盟亦開始分裂。外交乏力,戰場上亦節節敗退,美國的如意算盤便失算了。
俄羅斯開戰的目的不變,談判只是策略,或許殲滅烏軍及新納粹武裝需時,但若穩步前進,美國在烏便無談判的棋子,澤連斯基政府是降是退便在議程之內。美國是不願真的談判,歐盟會愈來愈要求政治解決。澤連斯基及其團夥當然是希望流亡海外,讓美國資金把他們供養起來。在各方情況不利之下,美國會否退出烏克蘭呢?美國一退,澤連斯基政府便會分裂為一部分投降或投誠,一部分外逃成流亡政府。歐俄主導,烏克蘭危機乃至歐洲危機便可解決,烏國開始在政治中立與去軍事化下和平重建發展。
世界是否可以這樣理想地演變呢?且拭目以待。中國的角色是怎樣?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南奧塞梯將啓動入俄公投程序
(星島日報報道)烏克蘭附近的黑海國家格魯吉亞境內分離主義地區南奧塞梯,尋求加入俄羅斯。南奧塞梯地區領導人比比洛夫周三稱,將在近期啓動法律程序,舉行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公投。此舉勢令俄羅斯與西方的衝突進一步升級。
比比洛夫的新聞秘書表示,該地區加入俄聯邦的所有法律手續,將於四月十日領導人選舉結束後完成。俄聯邦委員會維護國家主權委員會主席周三說,在南奧塞梯民眾通過公投表達意願後,啟動南奧塞梯加入俄聯邦的程序沒有法律障礙。俄國家杜馬(下議院)獨聯體事務、歐亞一體化及同胞聯絡委員會副主席沃多拉茨基昨日說,南奧塞梯加入俄聯邦的公投可能於五月至六月間舉行。
南奧塞梯位於高加索高原南部,曾為蘇聯時期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下的一個自治州。南奧塞梯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宣布實質獨立,成立「南奧塞梯共和國」,在二○○八年俄格戰爭後得到了俄羅斯的承認並建交。此後,「南奧塞梯共和國」又先後獲得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和瑙魯等其他八個國家承認。南奧塞梯人口約為四萬五千人。二○一五年,俄總統普京同南奧塞梯領導人簽署《俄羅斯與南奧塞梯一體化條約》,內容包括兩國建立聯合防空和安全地帶,開放邊界檢察站、合併海關機構,規定南奧塞梯的一系列國內機構同俄羅斯合併。
坦言集:政治妥協
政治總是妥協的,若是盲目堅持,便是不停地兵戎相見,終歸兩敗俱傷。美國在俄烏之戰,打的是代理人戰爭,用烏克蘭人、烏克蘭的土地來作戰,損傷破壞主要是烏克蘭;俄歐對抗,傷的也是俄羅斯與歐盟。美國還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略,先讓別人打起來,再趁機漁人得利,發戰爭財。
問題是,今天世界全球化極深,美國不能用門羅主義閉關自守,不受外間戰火打擊。金融化、生產消費的全球供應鏈化,加上美國幾十年靠外來資金維持社會經濟穩定與發展,俄烏之戰,亦影響美國的金融與貿易,後者觸動國內消費與民生,美國絕不可能獨善其身。
俄羅斯啟動戰爭,是為自保。以攻為守,故步步留着談判、妥協的餘地。歐盟在美國鞭策之下,也受內部民粹主義的挾持,不得不跟從美國制裁俄羅斯,可是國家利益還是最大,亦準備與俄妥協。於是,俄羅斯並沒有中斷供歐天然氣。當普京要求不友好國家購買天然氣要用盧布,這是明顯反制,歐盟公開拒絕,實際上雙方已暗度陳倉,歐盟用歐元存入俄國的銀行,讓後者兌換為盧布支付天然氣,雙方顏面俱存。歐盟保證俄國的天然氣供應,不用依賴美國昂貴又帶政治條件的液化天然氣;俄則堅持用盧布的匯率來決定歐元價格,以購買天然氣的歐元來保證盧布的市場匯率,挫敗美國金融打擊的企圖。
當歐俄以歐元與盧布結算,OPEC+各國亦在去美元化,美國便感受到壓力,亦難以督促歐盟不與俄羅斯交易。在今後制裁稍減時,俄歐貿易結算便會採此模式,俄羅斯還加上盧布價值與黃金掛鈎,俄歐實際上是共同反制美國,影響深遠。
另一例子是芬蘭中斷與俄國的鐵路連接,僅3天便又恢復。一方面芬蘭經貿依賴俄羅斯,另一方面芬蘭長期在東西矛盾中採取中立,今次在美國脅迫下參與制裁,或許是認為俄羅斯在美國強大壓力下會崩潰。可是,現時形勢卻是俄美之爭還未決勝,若美國勝不了,俄國強挺過來,芬蘭不能不考慮與俄今後的關係,恢復鐵路運輸,便是示弱、示好。
瑞士最近要回歸中立,但國際信用已盡失。波蘭佔中歐班列的九成,中斷後對波蘭經濟打擊不小,也斷了努力開拓的中國農產品市場,換來的是一、二百萬烏克蘭難民。故此,一是要促成烏克蘭停戰;二是重開中歐班列,這是形勢比人強。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我相信這是事實的陳述。
今日 10:23 時事脈搏 國際
克宮:北約是為侵略而成立組織
塔斯社引述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稱,北約是一個為了侵略而成立的組織;他同時指摘,美國在俄羅斯與白羅斯周圍建立生物實驗室網絡。
佩斯科夫指出,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最近向總統普京報告顯示,北約一直在加強其在東翼,或靠近俄羅斯西部邊境的軍力部署。 北約自稱是一個防禦性組織,但是,北約設計及建立的時候就具有侵略性,它是一個旨在進行侵略的組織。
關於美國生物實驗室方面,佩斯科夫表示,據目前掌握的訊息,在由五角大樓資助的項目下,在俄羅斯及白羅斯周圍,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生物實驗室網絡。不僅研究非常危險的病原體、微生物和病毒,而且還研究開發新型武器,針對特定種族的生物武器。
佩斯科夫稱,生物實驗室是最重要的問題。 但美國現在試圖轉移注意力、歪曲事實等等,把談話引向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但事實會不言自明。
我也覺得中國有點軟弱。
不過, 中國可能是在等待更好的時機, 因為時間在中國這一邊, 中國的實力越來越接近美國, 甚至有跨越美國的趨勢。
中國或許便應從俄的反制中吸取教訓,不能一直採守勢,要反守為攻,以攻為守。應仔細地謀劃從美國金融體系中脆弱處進行攻擊。中國可用的資源條件更勝俄羅斯,只是過於畏懼美國,太多顧慮,不能打破框框來應對。
坦言集:對付美國
俄烏之戰最大的啟示,是美國對付政治異己可不擇手段,背棄堅持的價值觀,改用宗教化的政治極端主張來替代。美國進行的是宗教化政治戰爭,沒有底線,沒有道義道德,只求勝利。
美國對付俄羅斯可以這樣,其實是從對付伊朗等開始逐步極端化,當它取勝機會愈小,極端化的手段會愈厲害。今次對付俄羅斯未必成功,必然檢討,下一步再對付俄羅斯,或對付中國,手段會再進一步求勝不計代價。
例如在烏克蘭美國近年設立的30多個生化實驗室,不會只是為科學和學術研究,由美國國防部主導,便肯定有戰爭作用。今次未及將之武器化,並不等於它不會將之武器化。美國在全球300多個生化實驗室若要提前武器化,中俄乃至全球便要防範了。美國攻擊的目標為中俄,但生化武器未必可精準發放,一旦失準,或估算失誤,便會禍延全球,可比當前的新冠疫症更為嚴重。
此所以,在俄截獲美國文件公開後,國際上不止中俄兩國,其他各國也要求美國公開與解釋。若中俄各國能與歐美社會的進步力量合作,包括環保組織,進一步搜查美國在各國廣設生化實驗室的資料,公布出來。甚至組織國際反生化武器化的政治運動來,將可對美國產生抑制作用,也可教育國際社會不去迷信美國的奸詐。
美國以切斷SWIFT連接來制裁俄羅斯,只是局部實施,不敢用對付伊朗那樣全面切斷。這是投鼠忌器,也是試探性作為。若俄羅斯反制不成,美國是會徹底金融封鎖俄羅斯。同樣的手段亦有用於制裁,借助SWIFT的資訊來對付中國個別企業。中國的對策只是迴避,反制無力。俄羅斯則強烈反制,利用其在國際能源糧食等貿易中的戰略地位。不是從SWIFT撤退,而是迫使歐美聯盟分裂,讓歐盟在現行制度下,被迫依俄羅斯要求支付購買天然氣的付款條件。在美國的金融封鎖中打出缺口,利用美國的制裁,反增加天然氣與石油的銷售,增加歐元的外匯收入,並穩定盧布匯率。這是極其精彩的反制之舉,勝於中國一直以來的迴避策略。
中國或許便應從俄的反制中吸取教訓,不能一直採守勢,要反守為攻,以攻為守。應仔細地謀劃從美國金融體系中脆弱處進行攻擊。中國可用的資源條件更勝俄羅斯,只是過於畏懼美國,太多顧慮,不能打破框框來應對。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坦言集:美國撤退?
借俄烏之戰,美國想成立反俄大聯盟,重新在國際劃分界限,非我即敵。結果是除了原來的五眼聯盟、歐盟、日本、南韓、新加坡,脅迫不了多少國家,且因壓迫俄羅斯的同時威脅中國以至印度,反促成俄國與中國游說其他國家抗美。最重要的發展,是中俄印三國的外交合作,或許未必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所說的三方結盟,因為中國是不結盟的,但中俄印三大國的合作,足以抗衡美國。
在拉夫羅夫訪印前,中國外長王毅訪印,也與東盟、中東各國商討。在美國夥眾製造烏克蘭危機的同時,中國運用外交力量,團結各國。中國與巴西、阿根廷等的合作,更在美國的後院促成強大的抗美勢力,與委內瑞拉、古巴等集結成拉美的多數。就連墨西哥亦不同意制裁俄羅斯。
俄羅斯在前線作戰,中國在背後拉攏各國,未必可形成反美集團,卻促成國際上與美霸權主義隔離的勢力集聚。中俄印帶頭,拉美、中東、東盟各國附和,非洲不少國家亦跟從,天下大勢再不是美國、歐洲與日本所可號令了。俄烏之戰,反倒成了反美的促成因素,美國是弄巧反拙。在這形勢下,烏克蘭帶來的歐洲危機(戰爭威脅及通脹、能源、難民等問題)也逐漸發酵,使德、法、意等大國對美國愈來愈離心離德,虛與委蛇下是另有計算。
俄烏之戰今後的走向多會呼應國際形勢變化,一是俄羅斯終止攻基輔,着力談判;二是繼續圍剿烏國東南,消滅烏軍及新納粹武裝的主力,使談判上可攻可守;三是壓迫敖德薩,企圖全殲烏克蘭餘下的主要軍力。這是軟硬兼施,一方面使烏克蘭政府無法保持軍力,在缺軍力支持下,難以與俄長期抗爭。另一方面,國際形勢與戰場上的失利讓美國要重新檢討在烏的戰略,得失比較,未必可堅持原來的目標。這或可使俄烏的談判中,烏克蘭讓步,接受俄羅斯的要求而停戰,變相的簽城下之盟。
在金融制裁俄羅斯失敗下,歐洲通脹加劇,國際油價高企,美國的金融與經濟亦難以避難,且對俄的金融圍堵與制裁已引發起國際強烈反應,危及美國的金融泡沫。即使歐元和日圓同時大貶,國際資金也不一定流美支持美國金融。戰事一長,支撑歐洲及國際金融的力量便減,各方反戰聲勢便大,歐盟變節的機會也增,美國是否有足夠能力維持局面呢?或許美國也要趁勢撤退了。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這是一場東西方兩大陣營之間的戰爭, 一場長期的戰爭, 中印和第三世界應盡可能幫助俄羅斯。
坦言集:以眾凌寡
俄烏之戰,實際是美俄戰爭,不過是美國以代理人在戰場上作戰。但無論在烏克蘭境內或境外的戰爭,美國是指揮烏克蘭和北約、歐盟,且在許多方面是親自出馬。戰爭實際分成三個領域:戰場、外交與輿論戰、經濟及金融制裁與反制。俄羅斯還要在內部署足夠的軍力以及核武,以防美國率北約入侵。
這樣的全面立體作戰,俄羅斯是一國對抗美國帶領的眾多盟國。因此,表面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以大欺小,實際上是美國率眾攻擊俄羅斯,後者是以寡敵眾。美俄戰爭是不相等的戰爭,因而俄羅斯吃力非常,但也顯示出總統普京和俄羅斯的戰爭智慧與技巧。
美俄戰爭,俄羅斯是押上國運,勝則扭轉劣勢,敗則一敗塗地,國家與政權不保。美國不過如伊拉克等之戰,戰爭在別國土地,且拉上歐盟,可隨時犧牲烏克蘭與歐盟,勝可重振霸權進而襲擊中國,敗則還可退守,重整再戰。對俄戰爭是脅迫盟國,整頓隊伍。輿論戰佔優勢,進行國際社會層面以及國內的大洗腦。金融戰亦佔優勢,打擊歐元,封鎖盧布,搶掠俄羅斯的公私資產,建立金融的恐怖主義和專制主義,進逼中國及其他新興大國,用金融戰搶掠的資產和濫印貨幣來支付戰爭。
在俄美之間,美國資金近乎無限,俄羅斯則捉襟見肘。或許正因如此,俄羅斯作戰的戰略策略變得極為重要,成為改變戰爭弱勢的主要手段。一是在戰場以外,不惜打擊美國資本主義的根本製度來求自保,國有化歐美在俄資產,取消它們在俄的知識產權,用能源糧食出口武器化,威脅斷供,也在結算中去美元化,並自我封鎖,不讓歐美有機可乘。
二是尋求歐美以外的國家支持,最主要是尋求中俄印的合作。
三是戰場上出奇兵。對基輔圍而不攻,重點是消滅烏軍主力和新納粹武裝,並為克里米亞與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共和國爭取空間,可攻可守,甚至亦可將後兩者納歸俄羅斯領土。同時採克制的戰略,希冀爭取烏克蘭人民的支持。然而,俄羅斯似乎低估了美國在烏克蘭這8年的投入和參與直接戰爭的決心。俄軍面對的是北約指揮的烏軍,還有電子情報戰的巨大助力。俄軍要分軍防北約入侵,軍力不足,因而戰事進展緩慢。
美俄戰爭,俄是陷入被動的守勢,關鍵還是戰場上的勝負,且看普京怎調整。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Chan Man Zee
歐洲人 如果智力是正常的話,根本就不應讓俄烏戰事發生,更不會死跟美國去制裁俄國!
北約新戰略考慮華影響力
【明報專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伯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北約各國外長在昨天至今天(7日)的會議上將討論北約新的戰略構想,該構想將首次考慮中國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脅迫性政策的挑戰。中方暫未回應,此前針對北約類似說法,外交部表示這是冷戰思維。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斯托爾滕伯格周二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正在制定的北約戰略應該適應「新的安全現實」,「它還需要第一次考慮到中國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脅迫性政策,這對我們的安全和民主構成了系統性的挑戰」。
北約將在今年夏季的峰會通過新的戰略構想,2010年通過的當前版本構想沒有提及中國。斯托爾滕伯格去年2月曾稱,北約戰略構想需要更新,該構想未考慮到中國崛起和北約與俄關係惡化。
環球網昨報道,針對北約秘書長去年2月的表態,中國外交部曾回應,有關說法體現冷戰思維。中國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始終奉行防禦性國防戰略,希望北約以客觀、積極、開放的態度看待中國發展。
坦言集:天下大勢
70年代的三個世界理論,把美蘇列為第一世界。其餘發達國家列為第二世界,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為第三世界。中國與美蘇對抗,但拉攏第二世界,團結第三世界。
事隔近半個世紀,這樣的理論已失時效,蘇聯已改為俄羅斯,再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冒起,經濟與國力超過發達國家,再分三個世界,中國當與美國同居第一世界。不過,從舊冷戰到今天可能的新冷戰,世界可能還是二分法。美國佔一頭,中國大有機會替代蘇聯佔另一頭。美國以外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爭奪的對象。但中國不像蘇聯,不會結盟,也不會支配其他國家、國際局面反而變成一方是美國的軍事同盟或脅從的同盟。另一方是中國與其他國家或合或分,鬆散地聚在一起,被美國排斥在外,也成為美國政經攻略的對象。這樣的形勢表面上看是美國挾其聯盟,在國際事務上一枝獨秀,處於主動,任意攻擊別國,橫行霸道。其餘國家似乎只有被動防守,甚或有個別舉手投降,少數如俄羅斯與中國還可堅持,可卻備受制裁,步步維艱。
國際上研究霸權主義歷史的有一個說法是霸權國家走往失敗,往往是因伸手過長,擴張過快,國內資源能力支撐不了。本是強勢,伸展過度,便把力量分薄。由強變弱,攻擊別人反露自身弱點,讓人有機可乘。倒打之下,可能產生骨牌效應。不少大國強國的衰落便始於一役之錯。
以新冷戰為例,美國強,中國弱,但中國是厚積薄發,也是毛澤東的廣積糧主張。借韜光養晦中國的經濟實力靜悄悄地在2014年已超越美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在製造業、出口、科技的發展仍是有餘未盡,不像蘇聯在硬拚之下,長期經濟弱於美國。
正因有這樣的底氣,中國才可在美國近年的壓迫下,不敗反勝。美國到處挑釁,消耗國力也到處樹敵。中國則按自身步伐,穩步增強國力軍力,以備美國大舉進攻之時,反制克敵。中國更幸運的是有俄羅斯。美國欲先打俄羅斯來打消中俄合力機會,可俄羅斯強悍,不惜押上國運與美國拚鬥。即使美國可慘勝,難有餘力制裁中國,況且中國還會支援俄羅斯,美國不易言勝。在美國陣營以外,中俄等雖鬆散不結盟,但對抗美國霸權,命運相同。單是中俄與美歐相對抗,後者不易言勝。美歐不勝,國際形勢便可逆轉。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激濁揚清:東歐、中歐民眾仍親俄
匈牙利及塞爾維亞日前分別舉行大選,兩國均由被視為親俄的領導人勝出,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軍事衝突,西方落力渲染俄方下一步必劍指歐洲的氣氛下,民眾意向仍然親俄而非親歐,說明了人們渴望安穩生活,也不願像烏克蘭人那樣活在炮火之中,流離失所。
無論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抑或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兩者皆在這次選戰中面對反對派的強大挑戰,但歐爾班領導的執政聯盟青民聯──基民黨取得67.84%選票,遠遠拋離親西方的反對派聯盟所取得的28.14%選票。武契奇更以59.26%選票,完勝最有力的對手所得之17.76%選票,選民的意向是如此明顯,毫不存在甚麼社會意見很兩極、很撕裂。
生活在東歐、中歐的民眾這些年已清楚看到烏克蘭是如何被搞得不似人形,誰在背後搞顏色革命,誰將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拉落台,誰扶植喜劇演員坐上總統寶座,繼而將加入北約寫入憲法,誰在操縱以烏耗俄的把戲,誰在算計歐洲,匈、塞兩國選民只是以選票表達他們不想淪為下一波難民的意願。
這次選舉結果不但可理解成兩國未來路線將會親俄遠歐,甚至可說是將會進一步疏遠美國,改為加強與中國關係,難怪西方有輿論指選舉制度被濫用,有利於歐爾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亦加把嘴,指歐爾班是歐洲唯一公開支持普京的領導人。如果做歐洲最聽從美國意思的領導人,到頭來竟是凡18至60歲男性國民皆被禁離境逃難,竟是將國民送上死路,替別國打代理人戰爭,這等領導人應自覺羞恥。
相比起澤連斯基隔三差五發表視像演說,塞爾維亞作為曾遭北約轟炸的受害者,國民都要比這個仍在發夢,以為自己在大衞對戰歌利亞的戲子要清醒。
評論員 陳以瞻
匈牙利親俄總理再連任 歐盟裂痕日漸增
東歐戰雲密布、西方不斷加強對俄羅斯制裁之際,匈牙利周日迎來大選。結果被視為最親俄歐洲領導人之一的現任總理歐爾班,以絕對優勢贏得第5個任期。歐盟本來高度期待,匈國反對派能藉着西方營造的仇俄情緒,擊敗歐爾班這位先後掌政16年、在眾多議題上對着幹的「眼中針」,一舉為歐盟及北約內部消除「雜音」,但最終事與願違。
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爾班強調匈國不能成為戰爭犧牲品,因此拒絕對烏提供軍事援助,更表明不會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關係。儘管做法惹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及西方各國連番咒罵,但求穩定和平的做法,卻在動盪世道中取得多數選民支持。歐爾班勝選後表示,「我們從未同時面對過這麼多對手,國內外左派、歐盟官僚、索羅斯、國際媒體,甚至烏克蘭總統」,向敵人示威之味甚濃。
歐盟限制匈國援助
對此怒不可遏的歐盟在歐爾班勝選兩天後,以匈國「在反腐敗和民主標準上不達標」為由,宣布啟動「附加條件機制」,來限制匈牙利從歐盟獲得援助資金。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直斥,「匈牙利的問題就是腐敗」。匈牙利政府回應時,揶揄「不能因匈牙利選民表達不合歐盟胃口而懲罰他們」,又指歐盟委員會犯下錯誤,呼籲對方回歸正常對話。
更有意思的是,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由於匈牙利投下反對票,令歐盟無法完全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反對票是民主程序中的必然要素,難道匈牙利不能投反對票?又還好意思說匈牙利在民主標準上不達標嗎?再者,歐盟政客口口聲聲要與俄羅斯能源割席,結果卻是掩耳盜鈴地用歐元換成盧布繼續買入俄氣,盡展雙重標準一面。
歐盟追隨美國對俄制裁後,俄羅斯反而在能源市場大賺一筆,歐洲卻被高漲的能源及糧食價格弄得民不聊生,各地開始爆發大大小小的示威。法國及意大利將先後迎來大選,歐爾班擺脫歐盟道德綑綁,純粹以國家利益來看待俄烏衝突的做法,必然會對其他歐洲國家選民帶來啟示。而對於貌合神離的歐盟而言,歐爾班連任究竟會令匈牙利變得更加孤立,抑或是反歐盟一體化的右翼借機抬頭,則有待觀察。
MIchelle Lai
喺呢件事上為何那麼多人說疑點重重?
假設係俄軍所為,既然有錄音、有影片,一於擺上聯合國,即時成立多國調查組趕赴案發地點搜證,死者被何種武器致命,何時死亡,立時一清二楚,即時可控告普京犯下戰爭罪,西方諸國大獲全勝,但奇怪地,英國居然投下反對票,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假若不是俄軍所為,又會是誰人?還是有人想一箭三鵰,既可打倒俄羅斯,孤立中國,更可重新掌控歐洲?
Kailim Chung
英國是時任安理會輪任主席,運用權力否決了由聯合國調查此案的動議。即是英國不願意調查此案。
是誰導演了布查事件呢?
我認為肯定不是俄羅斯干的啊,畢竟,以美西方媒體的白頭盔的專業技能,要搞出布查這樣的新聞來說,早就是輕車熟路了。
但是我今天懶得去講事實擺道理,去分析布查事件是不是俄羅斯干的……因為這已經不重要了,是不是俄羅斯干的,「國際輿論」都會認為是俄羅斯干的,這個屎盆子俄羅斯是甩不掉了。
如果是基輔附近俄羅斯還有駐軍,還有佔領區,那還好說,現在基輔完全是美西方集團的控制範圍,布查就在澤連斯基的手中,你能怎麼辦?
所有的證據,美西方集團都能輕鬆製造出來。
連全自動機械收割,他們都能說是奴隸製造,何況在他們手中的布查,還有什麼罪證不能製造的?
事情的真相最後只能是由美西方媒體說了算了,就算俄羅斯有證據也沒用,西方媒體根本不會讓俄羅斯發出聲音。
難道還指望歐洲的白左們去做一次柯南,到布查去查明事實的真相。
我也看到很多朋友在熱心的幫俄羅斯找證據,我想說算了吧,你個人的力量怎麼都超不過實力強大的美國輿論機器和白頭盔的專業演技……
這個真相可能永遠都不會浮出水面了,美西方集團也不希望它浮出水面。
待續
真相只有一個:
誰武力強,誰贏了,誰就是仁義之師。
誰武力弱,誰輸了,誰就是戰爭犯罪。
美國轟炸阿富汗、轟炸敘利亞、轟炸貝爾格萊德……搞這些事情的時候,電力通訊早就切斷了,軍用設施和民用設施無差別被轟炸,成千上萬的平民被炸死。
這些資料就擺在大家面前,維基解密也發了不少美軍屠殺和掃射阿富汗平民的視頻。
1968年的時候,美國在越南美萊村,殺害了504名手無寸鐵的婦女和兒童,屠殺的照片、證據漫天飛,在任何一個有互聯網的地方只需要輸入「美萊村慘案」,就能看到事情的真相。
美國對此也不否認啊,美國說人就是我殺的,而且越南人說:我們喜歡美國,我們愛美國。
真相,從來都不重要,關鍵是誰有話語權?
誰擁有話語權,誰就可以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