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美國和歐洲眼前通漲勢頭很猛,兩地央行都在談論加息,美國上一次通漲高企已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三十年前的事了,年輕網友可能未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三十年裡全球主要經濟體通漲都很低,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開始加入全世界生產鏈,中國勞動力便宜,土地便宜,降低了生產成本,現在此一因素漸漸在淡化。這一次全球通漲,跟疫情打亂了生產鏈,物流鏈有關,供應減少了,但歐美大做QE,雖然許多人不工作,但一樣拿工資,需求沒有減少,通漲就開始了,對付通漲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加息,加息能減少消費,例如正在供樓的人,一加息供樓負擔增加,自然要減少其它消費。加息又提高了投資成本,本來想買樓的可能不敢買了,本來要投資擴大業務的,可能也要放慢計劃,總之,抑止消費和投資,通漲就自然下來了。照以前經濟發展的週期,就是經濟衰退→央行減息,政府推一系列刺激措施→經濟復甦→經濟過度繁榮,信貸過度膨脹→政府加息→引發另一輪衰退。
雖然三十年沒有通漲,但這個規律相信依然起作用的。
這一次通漲跟疫症流行有關,所以通漲剛冒出苗頭時,美聯儲不以為意,認為生產物流正常之後通漲會回落,但資產價格大漲 (歐美樓市股市都大漲),大宗商品大漲,最後近期歐美工資都在上漲,聯儲局開始緊張了,工資是不會下降的,股市樓市如形成泡沫也是危險的事,所以加息的說法很熱,可以說三月聯儲局加息是確定的了,分歧祇是加0.25厘還是加0.5厘,聯儲局每一個半月開一次會,今年內每次開會可能都會加。
加息讓經濟冷卻,也不是立竿見影的,三月加0.5厘可能會嚇怕市場,循序漸進,每次加0.25似乎已成共識,股市樓市亦已做出反應。
中國則不同,去年政府的很多動作,也有人稱之謂折騰,造成經濟上失衡。照官方說法經濟下行壓力很大,所以中國跟西方經濟在不同週期上,是在繼續放鬆銀行的路上,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應該轉好,香港股市當然也會好。
香港的問題是疫情雖厲害,但致死率並不高,政府要搞全民強檢,禁足,似有擾民之嫌。
(「俄烏衝突」普京面對的困境)
香港疫情嚴峻,什麼活動都要停下來,倒多了時間在家讀書和思考,而眼前俄烏戰爭成了很好的研究的題目。打仗,在雙方短兵相接的時候,比士氣是最重要的。俄羅斯的大兵,現在可以想像也是少爺兵了,演習演習就被派到烏克蘭打仗了。普京那一套,俄烏是兄弟,斯拉夫人是一家的理論,令俄國大兵更弄不清了,他們為什麼要來打烏克蘭?而烏克蘭人心中有對俄羅斯大哥的千年怨恨,看到今天真槍真炮打到家裡來了,心中的激怒難以形容,士氣高漲,雙方軍隊的鬥志是不能比的了。
軍事上侵略一方來到一個陌生國土,遇到的是充滿敵意的老百姓,戰士吃的一塊面包,一瓶水,可能都要依靠後勤補給的,更何況彈藥,汽油?坦克大炮這些重武器,機械損耗都是很大的,要保養維修換零部件,所以軍事書上專家都有一致結論:如果打一仗不是速戰速決,立即取勝,而是拖延下去,那麼一個前線的兵就要三個後勤的兵來伺候他。譬如號稱二十萬人的大軍 (俄軍二十萬人軍演),真正衝鋒陷陣的祇有五萬人,其它十五萬人忙着收集物資供應前方,五萬大兵進入對方幾千萬人的國家,全民皆兵,跟你對抗,人家是在自己地方,鬥志昂揚,短兵相接的時候,重武器沒什麼優勢,進攻的一方就陷入困境。
照孫子兵法說,要有十倍的兵力優勢才能正面去攻擊敵軍,俄軍顯然沒有這樣的優勢。
而烏克蘭背後有幾十個西歐兄弟在支持它 (不能以北約之名來支持,都是各別國家自己的行動),武器物資源源不絕,就算首都基輔失守,祇要烏克蘭政府不投降,烏克蘭腹地那麼大,那一點俄羅斯軍隊怎麼佔領整個國家?所以戰爭會拖長,烏克蘭如決心抵抗,俄羅斯根本沒有勝算,可以回想抗日戰爭,長期打下去日本必敗。
在道義上,俄羅斯已成邪惡國家,完全被孤立,普京成了劊子手。
如果戰爭拖長,俄羅斯經濟嚴重受損,小到士兵的媽媽,妻子,大到巨型企業的老闆,國內的反戰聲音會越來越響,靠警察鎮壓也難,警察可能也會反對戰爭,所以戰事如果拖長,俄羅斯的政局可能也會變。
像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反戰的聲音夠響,老百姓可以用選票換一個總統,俄羅斯的制度權力要轉移可能是很怕人的。
想得再深一些,假定普京真的撐不住了,一個邪惡的人會不會生出邪惡的念頭?想想真是有些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