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鈔票泛濫2」
在革命或動盪的年代,會有惡性通貨膨脹,例如大陸解放前夕,金圓券崩潰,台灣二戰結束前後幾年,台灣銀行券崩潰,都是當時在位的政府,在大陸是國民黨政府,在台灣是日本在台偽政府,它們要掠奪民間財富,在跨台前大撈一筆,苦的是百姓。
德國在第一次跟第二次大戰後也發生惡性通漲,原因是年青人都去打仗,工廠遭戰爭破壞,生產鏈斷裂了。
和平時期也有通漲,但不是惡性那一種,政府收緊貨幣供應,加息,抑制需求,通漲就下來了。
從08年至今各國政府在美國政府帶頭下,大印鈔票,是和平時期從未見過的。
現在世界總的GDP增長似有實無,並沒有增加通貨的需求,但各國為了各自的經濟問題,濫印鈔票,可以用無節制來形容,後果就是資產升值,富人才有資產,窮人沒有資產,所以貧富懸殊更加嚴重。
夾在富人和窮人間的是中產,中產人數也不少,要保住自己的財產就要投資資產,特別是優質資產,一個中產的人,如果一生沒有賺到資本增值,也就是買資產升值,即一生也祇是一個普通中產,要靠有限的積蓄養老。
譬如股票,要買優質的,行業有前途的,屬於行業龍頭的股票,現在大家都知道未來20年鋰儲電工業會高速發展,現在就應投入,下游做鋰電池的,雖競爭非常激烈,今天已經成功領先的企業,都是值得投資的,上游開礦提煉的公司仍不多,已擁有礦的,有提煉技術的,最值得投資,目前鋰供不應求,有礦的公司增加產能就增加了利潤,新礦開採需時,從政府批准採礦權要修路,開礦不知要多少年?投資新興工業,可說祇會買貴不會買錯,香港上市的贛鋒鋰業 (1772),美國紐交所上市的LIT,鋰業ETF都是很好的投資對象。如買房地產,要買大城市核心區的房子,擋房不能買,那根本不適合居住,將來也難升值,邊遠地區或邊遠城市也不是好的投資目的,那裡土地無限,沒有外人流入,房產很難上升。
珠寶,字畫,古董都會大幅升值,但一定要投資最優質的,那似乎離我們小市民太遠了,但道理就是如此。
還有一樣資產是容易忽視的,就是聰明人的創意。創投資金就是在選這種機會,這要考主持人眼光了,小投資者有機會分一杯羹,也要靠自己眼光了,不過創投資金風險也很大,騙局很多,也可能選擇不佳,投十家十家公司都虧損,這要看投資人的修為了。
「打針太慢」
香港打防疫針已有100天,大約祇有15%的人打了針,進度遠遠落後。
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市民受負面傳媒新聞影響,有的媒體報導打了某針以後迄今死了十幾個人,雖然專家強調死因無關疫苗,但市民憑印象,不研究科學,還有假新聞,就是打了疫苗有長期副作用,引起不明真相的市民害怕。
另一個原因就是香港防疫做得好,幾乎是零確診,不想打針的人沒有危機感,更不想打了。
政府不能強迫人打,但可以採取措施催逼人打,例如外傭不打針兩週就驗一次,也許有人不厭其煩願意打針了。餐廳服務業的僱主也有理由催逼員工打針,大家也在做。另一方面就是提供誘因,最直接的就是打針有獎。
政府當然不便出面,其實可由馬會出面,打針即抽獎,例如五等獎500元,每二人有一人有機會。四等獎1000元,每十人有一人有機會。三等獎5000元,每五十人有一人有機會,即抽即攞獎,全港六百萬人打,馬會拿出30億就夠了。馬會甚至可以向社會募捐,自己不用花錢,這樣的誘因簡單直接才是最有效的,何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