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及 2 )」。
「GDP的迷思」星期六的冥想。
GDP這個詞大家耳熟能詳,指的是一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通常大家用這個指標來表示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有多大,GDP越大,表示這個國家的經濟體積大,用人口數一除,就是所謂人均GDP,這個值越高,表示這個國家是發達的,人民生活富裕。
通常我們看到的數據是各國政府相關統計部門發表的,然後用匯率換算,轉化為以美元為單位。還有機構將全球國家GDP排位,大家就有了一個印象,全球國家經濟強弱就有一個概念。
這個數字有參考價值,但是又是很不精確的,很多國家根本沒有一個有效的中央政府,GDP多少祇是說說而已。就是發達國家,包括中國,發表的數字,也是不精確的,國與國之間的數字,是難以相比的。
先說「地下經濟」,也就是不交稅,政府完全不知道的生產總值。譬如在中國,老師在課餘在自己家中開個補習班,收費為有需要學生補習,老師的補習收入遠超他 (她) 的正職工資,當然不繳稅,全中國有多少老師?總數加起來就是天文數字。自由職業者,工餘打一份散工也沒人管,不繳稅。農村裡的市集買賣,雖有稅務官駐場,但是天才知道他收了多少稅又漏了多少稅,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
再說統計的方法,香港如果你營商做生意,一定要開公司註冊,然後有一盤帳交給持牌會計師做數報稅,美國制度也差不多。但在中國就不同,中小企採用評稅制,就是公司有賬,稅務部門都不重視,每年評稅,由稅務部門定下應繳稅額,而交稅方可以提出異議,最後雙方議定雙方同意的金額,稅務部門有上級單位派下來的定額指標,祇要達標稅務部門也完成任務了,所以真實的企業產出究竟多少?可能祇有老闆知道。
除了以上兩點,還有一個匯率換算的問題。現在普遍認為人民幣幣值是被低估的,幣值是否被低估,可以用一個平價購買力計算出來。2008年世界銀行的報告,認為人民幣兌美元低估了30%!
如果考慮到以上三個因素,再來看看實際的產出,中國的發電量,鋼鐵產量,汽車產量,各種家電產量,輕工業產量,包括紡織品,製衣,製鞋……都遠超美國,所以現在估中國GDP,2028年超過美國,是美國學界的共識,真實情形可能是今天,現在中國GDP已超國美國。
「印度能夠偉大嗎?」
最近疫情新聞,印度單日確診四十多萬人,而衛生組織的專家認為實際感染人數可能十倍於公佈的數字。電視畫面上見到,醫院裡病床緊貼着病床,還有家屬陪護在旁,護士也祇有簡單的口罩,甚至手套也沒有。我們畫面上看到的人不是一兩天後全部得病了嗎?電視上播出來火化的場面,更是令人震驚!那是政府的火葬場還是私人就地處理死者?真的是難以想像!
我以前寫過幾篇談印度的短文,它有17個邦,有22種國家認可的語言,有幾百個有持權的土皇,有遺留下來的種姓制度,它歷史上從未形成統一的國家,是英國殖民統治者將那麼多不同部族,不同土皇,硬拼湊成一個國家,總之是一遍散沙,難以管治。
有一次我去加爾各答,印度朋友揸車來機場接我,主幹道上路面都是有很多坑洞,汽車要閃避通過。到了市中心,交通燈全都壞了,一個警察站在路中心一個小平台上指揮交通,似乎所有的駕駛者都不理會他,各自搶道。
第二天去印度朋友的辦公室,那幢大廈相當於香港的置地廣場,當地最高檔的寫字樓,六部電梯,五部都壞了在維修,還在用的僅有一部電梯也是隆隆地震動,我想大概也就要壞掉了。辦公室走廊裡電線像蛛網一樣亂拉,場景雜亂難忘。
又有一次去孟買,看到一條大馬路在一條車道上有一堆垃圾,那垃圾堆已經被車輾壓過無數次,輾得表面光光的,但就是凸起在馬路上,揸車的能避開就避開,避不開就從上面輾壓而過,大馬路上怎麼會有這麼一堆垃圾,而且久久無人清理,真的很難理解。
政府大樓上的鐘是壞的,公共汽車全都沒有玻璃的,總之看到的東西都是破破爛爛,都壞掉了!
十年前中國和日本競標,在印度建一段鐵路,日本公司中標。十年過去,那鐵路徵地沒完成,仍未開工。
總之,很難明白印度人的馬虎隨便。
有朋友告訴我,印度農村還是小農經濟,農田一小片一小片,用人力耕種,像在中世紀一樣。
這次RECP的談判,印度自行退出,不敢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它一貫的改策是高築關稅的牆,閉關自守,知道自己競爭力差,這樣國家不知要如何轉變才能改變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