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四月 2021
Brian Yeung:謝謝你4月28日留言。
GX LIT ETF是一隻在紐交所上市的鋰工業領導股份的ETF,覆蓋了鋰礦,鋰電池及電動車廣泛範圍,此ETF去年漲了三倍,經過兩個月調整,似乎又進入上升期,這是主動型的ETF,管理者會根據不斷更新的市場資料增加或減少持有各股的比例,也可能加入新的元素,也就是說有行業專家在關心管理。
根據最近一份市場報告,鋰需求大於鋰生產,鋰的供應將長期短缺,2028年可能會短缺18%,所以氧化鋰價近期一直在漲。
不但電動車需用鋰電池,太陽能跟風能發電也需高儲量鋰電池,所以未來20年是鋰的世代。
鋰礦主要分佈在乾沽的鹽湖中,通常地處偏遠山區或沙漠。現有的礦增產還比較容易,新礦開採成本相當高,因此不太擔心鋰供應短期內大升。
GX LIT ETF我也持有一些,可說是一個好的投資,祇會買貴不會買錯的,可以長期持有。
「鋰電池市場火熱」
這次上海的汽車展覽中大約有一半是新款的電動車,不但有近期活躍的新車廠,日本豐田,日產,德國大眾,寶馬都推出了新款純電動車,而中國的百度,小米等大公司也宣佈進軍電動車市場。電動車技術日趨成熟,安全性,續航力,充電速度都在迅速進步,而且行駛成本已經低於燃油車,本身已有很強的跟燃油車競爭的能力,所以未來的汽車市場會是電動車主導的,估計到2030年全球汽車有一半將是電動車。
電動車熱帶動了鋰電池熱,未來十年中的需求將會爆炸性上升,可惜在香港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相關板塊的股份不多,贛鋒鋰業 (1772) 可算一隻,它去年股價升了三倍,營業額及盈利也大升,股價近期調整後,可能進入有投資價值階段,但它的業務偏於鋰礦跟鋰精煉,也算不上行業的龍頭股,另一個考慮可以通過滬股通買A股上市的鋰電池龍頭股,另一種考慮是購入紐約上市的行業的ETF,總之電動車行業不知鹿死誰手,哪一家可以最後跑出,但鋰電池行業一定是受惠者。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1 及 2 )」。
上週五 (4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央政府監管部門要求螞蟻金融交出全部消費者數據,我剛在4月23日貼出一段博文,指政府反壟斷要監管網股,很可能是要它們交出大數據,通訊和大數據掌握在私企手中是不可接受的,倒是估中了,有人說大數據不祇是螞蟻有,其它騰訊,百度,京東……也都有,不錯都要交出來,將來的規則可能是政府的網絡監管部門讀過大數據以後,相關公司才可以運行這些數據,這不是經濟問題,事關國家的控制。
可以預期螞蟻會「誠懇地同意」交出所有數據,所以阿里的不明朗因素又消除一個是好消息。
「國際競爭,後發優勢」星期六的冥想。
次發達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有一個基本優勢,可能大家一時想不到的,就是次發達國家既是落後的,它前面必有先進國家,先進技術,次發達國家祇要去學就學到了。而走在前面的發達國家要研發新技術,前面無人領路,沒有現成的路,所以要困難得多,這樣的例子很多。
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西方跟中國武器技術的差距是洋槍洋炮對弓箭大刀,區區八千人的聯軍就將滿清政府打敗了。但過了沒多久,曾國藩就請來了德國工程師在上海辦了江南製造局,在中國生產洋槍。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可以更清楚看到所謂「後發優勢」,日本被美國的黑色艦隊逼迫開放門戶時,當時的日本改革派掌權,痛下決心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和技術,派出大量留學生赴英、德,從煉鋼,煉鐵,機器,造船,造火車,一直到組織有限公司集資大規模投資,日本在短短三十年間躋身列強。
就是在戰後,日本的很多化工,電子技術都自美國引進然後發揚光大,在一些領域甚至勝過美國。
近四十年,中國走的是同一條路,從引入外資開始,學習西方的技術及管理,並派出大量留學生留學美歐,甚至學成之後在美歐大公司擔任要職,有了學問,有了運作經驗,然後回國創業。
中國還運用了另一條捷徑,直接招募外國的優秀科學家,工程師為我所用,這在軍事,工業方面尤其成功。科技由發達國家向次發達國家轉移是一個自然過程,歷史上國家與國家間彼此封鎖技術,從來沒有成功的先例。
美國有了原子彈不久後前蘇聯也有了,中國在60年代,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也造出了原子彈和火箭。
美國現在對中國實行晶片及尖端軟件的封鎖,也是注定失敗的。
所以對於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體,後發優勢是一個很大優勢,祇要學習就相對比較簡單,但掌握了最先進技術,再要上一層樓就要依靠自己研究發展。中國有巨大人口,巨大市場,大量人材,世界最大的工程師隊伍,世界最大製造業基礎,時間是在我們這一邊。
「再談疫症」
新冠肺炎已經肆虐全球一年多了,還沒有消退的跡象。好消息是以色列已完成全民接種疫苗,確症人數從高峰時的每日上萬跌至目前的每日幾十人,防疫的禁令都在解除,甚至可以不戴口罩。以色列是富裕小國,人口才不到一千萬,猶太人又神通廣大,在美國開打Biontech的第一天,以色列也開打了,這說明疫苗有效。
壞消息是疫苗供應有限,打疫苗的進度也不如理想,所以在印度,巴西這些國家,疫情己失控,我相信在第三世界的落後國家中,情形都一樣,令我很奇怪的是日本是科技發達的大國,怎麼沒有研究出疫苗?
香港政府出錢,免費打疫苗,港人可算幸福一群,可是進度差強人意,不少媒體天天大字標題,某某疫苗,迄今打了疫苗死亡了多少人,盡管政府專家組確認絕大多數死亡個案跟疫苗無關聯,可是媒體仍這樣報導,嚇倒了不少人不敢打疫苗。
病毒迄今不斷發生變異,有英國變種,南非變種,巴西變種,有些傳染率更高,輝瑞藥廠發言人說他們正在改良疫苗,一個方面是希望儲存溫度不需那麼低。另一方面是可抗變種病毒,如有必要美國已打過針的人,可能再要補打一針。
從藥廠發言人的談話中也可看到疫症嚴重的程度,跟新冠病毒對抗的努力可能仍前路漫長,各國全面開放關卡,可能仍遙遙無期。
圖片
每個盆裡祇留一棵南瓜苗
「美軍撤出阿富汗」
拜登總統已宣佈,9月11日前留駐阿富汗的2500名美軍將全部撤走,而美國國內的智囊團組織都預計塔利班將重新回來執政,美國在阿富汗打了二十年仗,結果一無所獲,回到原點。
不知網友是否記得當年的美國副總統切尼,曾在出兵後有一篇演說,他說美國出兵,不但是要清除9.11恐怖襲擊的主謀阿爾蓋達組織,美國還要改造伊斯蘭文明,將民主帶到阿富汗。美軍打敗了當年執政的塔利班政權,扶持了親美的政權,頒布了婦女平權,一人一票民主選舉,選地方領導人跟總統,揚言要蓋大量學校,讓孩子受教育,但是所有的舉措都失敗了。政策根本貫徹不下去,塔利班在鄉村和小城鎮依然活躍,實際控制着阿富汗大部份地區。
美國粗暴地干涉它國內政,結果是自己傷亡了數千士兵,花費了過萬億美元,什麼目的都沒達到。
以前阿富汗塔利班還有勢力大的軍頭,可以控制全國,現在多個大軍頭都被美軍的無人機炸死了,塔利班雖然名稱未變,但已分裂成多個較小的武裝派系,各據一方,就像黑社會大哥一死下面兄弟就自立門戶,阿富汗比以前更亂,更窮。
美國現在意識到它根本沒有能力靠武力進入其它國家,並管治那個國家,一旦有地面部隊捲入它國國內紛爭,那就是一個抽不出身來的泥潭。阿拉伯之春時,美國支持利比亞的反政府勢力,強人卡達菲倒了,利比亞三個部族,有六支軍閥隊伍,各霸一方,情形比卡達菲年代更糟,老百姓更苦。伊拉克也是一樣,薩達姆在的時候,還能維持國家統一的局面,人民生活也較安定。卡達菲一死,庫爾德人,遜尼派,什葉派內部分裂,紛爭不斷。
美國的做法是挑起它不喜歡的國家的內部紛爭,然後它自己的勢力介入,收漁翁之利,算盤是打得很響,但結果卻非美國希望的。
現實的美國自身實力更弱了,想要控制和干涉其它國家,如果涉及軍事行動,它都已開始退縮,不敢像二十年前攻打阿富汗那樣魯莽行動了。
近期港股悶悶地,成交縮小,一個原因是A股也牛皮,而且市場不時傳央行收緊銀根,應該也是事實,如此看來世界大國中唯一一個沒有大做QE大放水的就是中國央行了。另一個原因港股近期抽水很厲害,騰訊發美元債,美團發股,甚至安踏都大股東收水,建滔化工亦是,再加上每天都有新股上市,市場資金抽走不少。還有原因就是工信部發文,要整頓網股,這些因素令市場裹足不前,但中國經濟向好,美國經濟向好,疫症雖有反覆,但疫苗證實有效 (以色列完成全民接種,確診例從每日過萬降至單位數),各國經濟復蘇可望,總的前景是好的。
北京整頓網絡大公司,一方面是要摸清這些公司的底,最重要可能是政府要求它們交出大數據給政府,並由政府監督這些大數據的運用,通訊和大數據掌握在私企手裡,應是不可接受的,但相信不會妨礙電商運作,電商已成內循環重要一環,而網絡公司一定會乖乖接受政府指導,所以所謂加強網絡監管也會悄悄過去,市場清楚政府意圖後,網股又會回復生氣。
「中國在崛起」
有外國的政論家,分析中國崛起的原因,他認為現代的中國人有以下特點:1) 強烈的致富心。 2) 非常能吃苦,工作再苦環境再苦都能忍受,祇要有回報。 3) 有非常強烈的學習的意願,而且學習很快。 4) 有強烈的攀比心,通俗一點說,祇是上進心。
其實以上所有特質,並非中國人才有,也非什麼特別的東西,但是全社會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特質,這就了不起了。中國以前窮,改革開放以後有了個人成功,致富的客觀條件,又有許多人的確擺脫貧困,進入一種更高的生活境界,這就鼓勵了其它人,形成一種幾乎全民要上進的精神,十幾億人受過教育,還在努力學習,肯吃苦,拼命工作,國家一定富強起來。而且中國是一個高度同一化的社會,95%以上人口自認是漢人,用同一種文字,說同一種語言,社會內部種族衝突很少,教派衝突可以說沒有,又有一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國家大而整體團結,行政有效,威力就發揮出來了。
以前政府還有外行領導內行的事,祇會打游擊戰的老幹部出來管經濟,鬧出一些笑話。現在政府各部門都在文化素養很高的專業文官的治理下,我們看到種種施政都理性,冷靜,符合實情,有效,加上巨大的人口優勢,再穩定發展十年,中國在世界上會處於主導地位。
「美國霸權衰落」
世界矚目的美日首腦會談結束了,發表了針對中國,措辭相當嚴厲的聯合聲明。但在日本首相回到日本後,日本媒體引用政府官員說話,說是日本首相「抵抗到最後一分鐘」,才同意了這份聯合聲明的措辭。言下之意是日本不願意這樣得罪中國,被逼之下不得不屈服於美國壓力,而日本外務省發表的日文的首腦會談聲明,將新疆,香港這樣字眼全部刪掉了,將台灣,改成台灣海峽。
日本戰後一直在美國軍事佔領下,經濟和國防部極度依賴美國,所以一直是非常聽話的小弟弟。這一次明顯地表露出來,它跟美國的對華政策並非一致,如果美國以後再要用脅迫的手法,叫日本做日本認為不符合它國家利益的事,日本可能也會產生離心力量,力爭自主,跟現在的歐盟一樣。德法已經清楚表明以後會以自己國家為考量,不一定跟美國立場一致,日本也正在經歷這種轉變。
最近烏克蘭東部局勢緊張,美國揚言派兩艘軍艦去黑海,俄羅斯宣佈封鎖刻赤海峽,美國就宣佈撤回軍艦,美國再也不能處處揚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