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26 四月, 2021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1 及 2 )」。

        上週五 (4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央政府監管部門要求螞蟻金融交出全部消費者數據,我剛在4月23日貼出一段博文,指政府反壟斷要監管網股,很可能是要它們交出大數據,通訊和大數據掌握在私企手中是不可接受的,倒是估中了,有人說大數據不祇是螞蟻有,其它騰訊,百度,京東……也都有,不錯都要交出來,將來的規則可能是政府的網絡監管部門讀過大數據以後,相關公司才可以運行這些數據,這不是經濟問題,事關國家的控制。

        可以預期螞蟻會「誠懇地同意」交出所有數據,所以阿里的不明朗因素又消除一個是好消息。

雜談 ( 1 )

        「國際競爭,後發優勢」星期六的冥想。

        次發達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有一個基本優勢,可能大家一時想不到的,就是次發達國家既是落後的,它前面必有先進國家,先進技術,次發達國家祇要去學就學到了。而走在前面的發達國家要研發新技術,前面無人領路,沒有現成的路,所以要困難得多,這樣的例子很多。

        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西方跟中國武器技術的差距是洋槍洋炮對弓箭大刀,區區八千人的聯軍就將滿清政府打敗了。但過了沒多久,曾國藩就請來了德國工程師在上海辦了江南製造局,在中國生產洋槍。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可以更清楚看到所謂「後發優勢」,日本被美國的黑色艦隊逼迫開放門戶時,當時的日本改革派掌權,痛下決心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和技術,派出大量留學生赴英、德,從煉鋼,煉鐵,機器,造船,造火車,一直到組織有限公司集資大規模投資,日本在短短三十年間躋身列強。

        就是在戰後,日本的很多化工,電子技術都自美國引進然後發揚光大,在一些領域甚至勝過美國。

        近四十年,中國走的是同一條路,從引入外資開始,學習西方的技術及管理,並派出大量留學生留學美歐,甚至學成之後在美歐大公司擔任要職,有了學問,有了運作經驗,然後回國創業。

        中國還運用了另一條捷徑,直接招募外國的優秀科學家,工程師為我所用,這在軍事,工業方面尤其成功。科技由發達國家向次發達國家轉移是一個自然過程,歷史上國家與國家間彼此封鎖技術,從來沒有成功的先例。

        美國有了原子彈不久後前蘇聯也有了,中國在60年代,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也造出了原子彈和火箭。

        美國現在對中國實行晶片及尖端軟件的封鎖,也是注定失敗的。

        所以對於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體,後發優勢是一個很大優勢,祇要學習就相對比較簡單,但掌握了最先進技術,再要上一層樓就要依靠自己研究發展。中國有巨大人口,巨大市場,大量人材,世界最大的工程師隊伍,世界最大製造業基礎,時間是在我們這一邊。

雜談 ( 2 )

        「再談疫症」

        新冠肺炎已經肆虐全球一年多了,還沒有消退的跡象。好消息是以色列已完成全民接種疫苗,確症人數從高峰時的每日上萬跌至目前的每日幾十人,防疫的禁令都在解除,甚至可以不戴口罩。以色列是富裕小國,人口才不到一千萬,猶太人又神通廣大,在美國開打Biontech的第一天,以色列也開打了,這說明疫苗有效。

        壞消息是疫苗供應有限,打疫苗的進度也不如理想,所以在印度,巴西這些國家,疫情己失控,我相信在第三世界的落後國家中,情形都一樣,令我很奇怪的是日本是科技發達的大國,怎麼沒有研究出疫苗?

        香港政府出錢,免費打疫苗,港人可算幸福一群,可是進度差強人意,不少媒體天天大字標題,某某疫苗,迄今打了疫苗死亡了多少人,盡管政府專家組確認絕大多數死亡個案跟疫苗無關聯,可是媒體仍這樣報導,嚇倒了不少人不敢打疫苗。

        病毒迄今不斷發生變異,有英國變種,南非變種,巴西變種,有些傳染率更高,輝瑞藥廠發言人說他們正在改良疫苗,一個方面是希望儲存溫度不需那麼低。另一方面是可抗變種病毒,如有必要美國已打過針的人,可能再要補打一針。

        從藥廠發言人的談話中也可看到疫症嚴重的程度,跟新冠病毒對抗的努力可能仍前路漫長,各國全面開放關卡,可能仍遙遙無期。

圖片

生活情趣

每個盆裡祇留一棵南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