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三月 2021
「投資者要重視公司派息」
接觸過不少投資者,多是今天買了股票希望明天就大漲,也有運氣好的時候,你揀對了,但多數情形不是這樣,如確信自己買的股票質素很好,就要有一定耐心守一陣。
還有不少投資者不重視股息,照他們說法「股息雞碎咁多多?」投資前根本不考慮,祇想股價快速上升,其實這是錯的。一家公司如每年派息5厘已經遠超通脹,十年就是50%的回報,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家公司如能穩定派息,可以證明它的業務是可持續的,而且是不錯的。
在當今低息環境下,沒有經驗的散戶我就不推薦了,有些經驗的朋友是可以考慮做一些槓桿的,譬如你用100萬買一高收益債券基金,用這100萬基金做抵押,銀行可以借給你50萬,用這50萬再買這隻基金,你一百萬每年收6厘,50萬每年收3萬,銀行大約一厘半息,每年付息7500元,淨收益達8厘5,是非常好的回報。
所以我在這裡說的是投資者要重視利息收益。
新經濟大公司,由於要大量投資,通常不派息,但新經濟股走到今天已有二十年了,成功的公司有穩定收益,公司擴張也沒有初期那麼快了,不少公司也開始派息。
「不買新疆棉花?」
這世界上標榜自己是人權鬥士的人太多了,美國挑起維吾爾強迫勞動,很多人都相信,許多名牌都卷入,事情越鬧越大。但如果沒有新疆的維吾爾人上街,大概此事也鬧不久,要注意出來鬧的是英國議會和歐洲議會的政客,歐盟政府似乎沒表態。
英國的2021年政府報告,開頭是說中國是一個威脅,但一轉彎就表示要跟中國發展經貿關係,其實歐盟,日本,甚至美國何嘗不是這樣?
拜登在第一份國情演說中就說跟中國是競爭關係,不是對抗關係,特朗普時期打壓中國到了極點,現政府要慢慢轉彎,慢慢引導輿論,到理性一些的立場,中國跟西方的關係不可能太壞,大家經貿還是要來往的。
去年下半年跟今年初,股市漲過了頭,但今年經濟基調非常好,調整以後雖說難測底在何處,但應該又出現投資價值了。
港股現在跟A股的關聯度最大也不奇怪,在港上市的公司中,中資企業也佔了大多數,而在港的股市中進出的資金也佔了很大的比重,另外加上經過滬港通,深港通進出的資金。
上證50指數已經連跌6天,港股也跟着跌了6天。今年的經濟展望是不錯的,二月中上證50曾升至3800餘點,昨天跌至3382,將今年升幅完全抹去。央行在微微收緊銀根可能是主要原因,不希望經濟過熱,反壟斷的政策影響不明朗,也是原因之一,但中國經濟總體健康,今年外銷還有大幅增加。政府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大搞基建,搞綠色能源都沒有變,目前祇是一個調整,如果美國債息上升,像中國這樣巨大的經濟體,有巨大儲備是不怕的,如有資金外流,央行可以放鬆銀根抵銷影響,所以現在很可能已是一個可以入市找機會投資了。
美國十年期國債息1.6-1.7厘,市場有經濟學家唱得很厲害,什麼通脹預期,股市大調整,很可能十年債息上升是聯儲局樂見的,防止美元下跌,對沖1.9萬億發債造成的風險,總之現在有形的手很厲害,影響力很大,不用擔心市場通脹會失控。
經過調整可能是另一個吸入股票的好時機。
「生產率躍升,是社會進步原動力」
人類歷史上農業社會經歷了很長時間,社會結構也很簡單,一邊是貴族地主,一邊是佃農或奴隸。一直到蒸汽機發明,開始出現蒸汽機推動的紡織機,火車輪船和軍艦,鋼鐵工業,煤炭採礦也發展起來,此時出現了企業主與工人,也出現了大商人,高利貸者。此時最發達的歐洲,開始出現反皇權的思想,所謂人權,自由,平等都是針對享有特權的貴族及皇權的,開始出現議會制度。
每一次的生產效率大提升,都跟技術和工藝的進步有關。福特的T型汽車大量生產以及以流動生產線方式進行的大規模生產,革新了整個工業界。福特工廠的工薪三倍於其它車廠,但每台車的成本仍能低於同業,汽車成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
同時交流發電的技術成功,電動機發明了,跟發明蒸汽機一樣,工業開始電氣化,進入新階段。
近代智能手機,互聯網,衛星通訊,人工智能,都極大地提高生產率。
下一個拉動經濟的大革新大概是綠色能源以及電動汽車。
隨着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形態也在變。在發達國家,中產佔人口的大多數,但隨着資本的積累,擁有資本跟沒有資本的人,財富差距越來越大。
將來的健康社會,大概是有效的法治社會。法律就是個人和國家之間的契約,政府負責維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並通過徵稅和福利政策,從新分配財富,似乎所有國家,有的快些,有的落後一些,將來都會走上同一條道路。
「美國經濟前景」
美國參眾兩院都在民主黨控制下,很快通過了1.9萬億美元的紓困方案。曾擔任兩任美國財長的薩默斯 (Lawrence Summers) 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美國正面對四十年來最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是民主黨的左翼和整個共和黨造成的。
民主黨左翼的社會政策就是均富,派錢,全民健保,提高最低工資等。共和黨則完全相反,不贊同福利政策,不斷給企業家減稅,但兩種政策一樣,搞到赤字失控,大印鈔票。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不工作卻收到錢,社會一定會付出代價的。
從政府角度看,一方面是確保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是財富的合理分配,哪有人人滿意,經濟又能健康成長的政策?
現在美國兩黨分歧太大,施政也搖擺得很厲害,應該說長遠來說,非福是禍。
「中美會談 ( 2 )」
中美高層會談,兩天談了三輪。上星期六我提及第一輪會談雙方唇槍舌劍,好像就要翻枱,但結果必定有正面消息。
昨天會談結束後,雖沒有共同聲明,但雙方代表走出會議室大門,還是分別向記者說了一些正面的話。中方說會談是坦誠的,積極的,有成果的。美方說談判結果在預料之中,雙方也都認為在一些問題上有合作的可能。
中美之間有重大的現存的共同利益,而經貿金融合作更有廣闊前景。中方說是抱着善意來的,美方其實也一樣是想解開給特朗普政府搞壞的雙邊關係的結,不是準備來吵架的。這次會談可以說是一個好消息,中美之間有溝通,可以談,可以合作,關係會緩和下來,「融冰」的速度有多快?雙方的關稅會不會逐漸取消?科技禁運會否緩和?誰都不知道,但應該是向好的方向發展。
中國崛起讓美國感覺受到威脅,美國兩黨都有共識,但共和黨特朗普那一幫人認為打壓中國,中國會垮,則證明完全錯了,現在要換一套與中國相處,但確保美國在這種關係中獲利的新政策。
「中美會談」
在安克雷奇市舉行的雙邊會談開場白之後,記者都要退場,美方國務卿又叫住記者,再講了一大通指責中國,中方代表則表示美國式的民主不能強加於人,中國有中國式的民主,強烈反對美方干涉中國的內政。
有評論員認為雙方幾乎翻抬,會談不會有好結果,可能是各自表述,雞同鴨講,等於沒談。
事實可能不是這樣,開場白是有大批世界各國的記者在場的,雙方的講話主要的對象不是談話的對方,更主要是講給各自國內的民眾聽的,講給國際媒體聽的。
接下來的閉門會議討論實務,必定不是這樣,中美之間貿易量巨大,而且前景很廣闊,在投資,金融各方都有彼此交織的共同利益,不能打仗就必需找到相處之道,彼此競爭,就要有規則,或者說要建立規則。
共同利益如此之大,必須找到共存之道,祇要高層交流不斷,必有積極正面的消息出來,雙方如何妥協?在什麼問題上互相讓步?細節我們不可能猜得到,但正面的消息遲早出現。
美國聯儲局會議結束,鮑威爾發表了對市場來說極為正面的消息。他表示今年美國GDP可能增6.5%,失業率會跌至4.5%,明年將更進一步下跌,他表示短期債息上升是正常的,聯儲局不認為現在要採取行動。他又表示直至2023年,聯儲局才有可能加息,即使是2023年初,也還是有兩年超低息期,全球的資產價格都在蠢蠢欲動了。我說的是資產價格,包括地產,房屋,股票,但全球的消費物價指數未必會大升,基本生活物資,租金等等,價格未必上漲太多,一方面是人口老化,另一方面是貧富兩極化,窮人有消費意欲但沒有錢,有錢人消費不了多少,而老了以後更不會消費。
今天美中開始高層會談,表面上雙方對立得很厲害,美方更表示沒有期望,不會有共同聲明,但雙方必會討論一些實務問題,中方是想改善雙方關係,美方何嘗不想?會找到雙方關係鬆動的鑰匙,拭目以待吧。
市場最近很關注美國十年期債息上升,有一種看法十年期債息現在大約是1.5-1.6厘,如果升上2厘,則美股可能跌10%,因為美股天天創新高,市場有不安情緒,擔心它隨時下跌。十年期債息上升祇是近期找到的一個理由,前天美債拍賣成績很好,事實上有聯儲局這麼一個大買家,每月買入1500億美債,保險公司和銀行沽掉了舊債,大把錢買新債,政府債券拍賣不會太差。再說長債短債息率都受聯儲局控制,聯儲局認為可接受,十年債息才會升上去,聯儲局要它回落也很容易,但這樣說法並不表示美股不會下跌,祇是不大可能猜到美股何時跌以及下跌理由,放長線一點看,1.9萬紓困方案錢很快出來,市場短期內受到推動,似乎也沒有下跌理由。
港股現在跟美股關聯度大減,港股的風險及機會受中國政府的政策影響更大,投資者要留意中國的政策多於留意美股。中國的政策核心是維穩,經濟,樓市,股市都希望平穩發展,發展太快,出現泡沫是要壓制調控的,但經濟放慢又會設法刺激,這中間就有危有機,要好好把握住。
「政府反壟斷」
自從北京中央政府提出要整頓科網股,要將網上金融規範化,要反壟斷,反資本無序擴張。科網巨企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等就開始下跌,最初引發調整是螞蟻金服上市受阻,矛頭似乎是對準阿里巴巴,二月中開始騰訊也下跌了,市場傳騰訊的金融業務也要分拆,似乎中央已開始着手整頓其它網絡公司。
阿里巴巴公佈去年第四季業績,表現很不錯,但中央在整頓它,不知要如何整頓,前景不明,所以股價一直受壓,它的股價從高峰大約320元/股跌至近日的220元/股,似乎也已企穩。前兩天市場傳聞,有關部門要嚴懲阿里的違規行為 (我們並不知道是什麼事),處以最高罰款,市場傳是罰款72億人民幣,如訂出了罰款大概相應的調查與整頓已經完成了吧?72億人民幣,等於拔了一根毛,無損它的身體,而昨天外電 (華盛頓郵報及彭博通訊社) 報導,中央要求阿里剝離它的媒體業務,估計價值150億美元。阿里的這一塊業務大約佔它的總資產的3%,而且是虧損的,如果出售反而可以收回一筆錢,事情發展至今,大概對阿里的整頓差不多完成了,祇要前景明朗了,馬雲在公開場合露露面,阿里的股價應該不至值現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