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4 六月, 2019

雜談

        「登頂珠峰」

        根據尼泊爾珠穆朗瑪峰管理委員會的數字,每年申請登頂的運動員超過500人,從北坡中國一側登山的人幾十年來已經有成千上萬人登過頂,所以登世界第一高峰已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當地的土著人叫雪巴人,現在已是靠此維生。根據規定每個登山的人至少要聘用一位雪巴嚮導,他們是職業登山的,一個夏季,不知上下峰頂幾次?

        現在每到春季到來,登山季節開始前,雪巴人就會勘探整個登頂的路線,最難攀爬的地方,設定鋁質長梯,難以逾越的冰層裂隙,預先用鋼製件架好橋,整個登頂路段,都已設定繩索,每個登山的人都可以利用,可以說在哪裡扎營,每一步踏在哪裡都已預定。陪你登山的雪巴人,還可以幫你揹着你的氧氣筒,所以登喜馬拉雅山頂已完成失去探險的意義。

        但登頂依然是危險的,那裡高山缺氧,氣候寒冷,天氣變化無常,突然刮起大風,天昏地暗是常常發生的事,而最危險的是,登頂和下山基本上是一條天險的單人道,由於上山的人眾多,而且大部份上山的人不夠專業,不夠強壯,對自己估計過高,因此任何一個較弱的較無經驗的登山者卡在某一位置動彈不了,不但他本身生命受威脅,在他之後的整隊人都可能因時候失去預算,而陷入險境。

        五月初,全世界的報紙都登出珠穆朗瑪峰登頂的隊伍,像是旺角女人街那樣地擁擠,就是那一天有四位登山的人死在山上。

        香港也曾有一隊人去登山,晚上太晚,落不了山,嚮導要他們在避風的地方躲一晚,第二天一早來接他們,結果四人雖活着回來,但手指腳趾都凍壞了要截肢。

        登珠穆朗瑪峰已變了質,也沒有榮耀,也證明不了什麼英雄偉大,不知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