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博奕智慧 – 重貼」 ( 122 )

        「第十二章:帕累托效應與哈丁公共財產悲劇」

        (六) 「看不見的手」有多長?

        經濟學家最喜歡的解決公用地悲劇的方法,是確立產權,讓產權私有化。這也是在十五、十六世紀,在英格蘭真實出現的事。公用地被圍起來,落入當地貴族或地主的手裡,一旦土地變成私有財產,那隻「看不見的手」就會恰到好處地關上大門。

        業主可以收取租金,為了讓租金最大化,他會管理牧場,改善和增加草的供應。而牧民交租,這樣改善了經濟效益,但也改變了分配,主人更富而牧民更窮。

        經濟學家常用另一個例子說明「私有化」的好處。為什麼大象瀕臨滅絕而黃牛卻不會?因為大象是野生資源,是公有的。而黃牛是私產,有主人保護牠的安全。

        是否「一私就靈」呢?在大部份情形下是如此,不過在有些情形下很難確定產權。譬如公海中的魚屬於誰呢?我們已經有過度捕撈的問題。又譬如污染的空氣,從一國飄向另一國,有誰需要負責呢?人口是一個更大的難題,限制生育是否侵害公民權利?不限制又會否產生人口爆炸問題?

        現在隨著技術及生產力的進步,人類可以在幾千呎深的海底採礦,可以大規模在遠洋捕撈,對公共資源的爭奪愈演愈烈,如何在世界範圍建立公權力是迫在眉睫的事。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