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小股東要求分拆」
九七年前,匯豐有點像香港政府的中央銀行,有特殊地位,當時還有一條法例,個別投資者不可持有匯豐股權超過1%,當然是為了保護匯豐不被外資或大財團收購。
隨着主權移交,匯豐將總部遷去英國,儼然一家英國註冊的英資銀行,它也放棄了在香港金融界扮演的特殊角色,個別股東更不能持股超1%的法規也似乎不存在了。
隨着九七大限來到,匯豐管理層將資本調出香港,在英國和美國完成了兩項較大規模的收購。在其它小地方收購地方,小型銀行更有很多宗,準備在海外大展掌腳,它自詡是世界級銀行,在香港和大陸有一塊,歐洲一塊,美國加拿大一塊,三足鼎立。但好景不常,08年金融風暴,它在美國收購的是一家專做次按的垃圾銀行,金融風暴中匯豐失去了在美國的所有資產,賣家是知道風險的,有匯豐收購有人在偷笑,但匯豐看錯了。而歐洲經濟長期不振,歐盟又長期奉行負利率,它歐洲的一塊沒有盈利,形成負累,想沽出都不是那麼容易沽出。
祇剩下香港的業務繼續賺大錢。
於是出現了亞洲區的小股東要求分拆的呼聲,說是小股東其實也不小了,中國的平安保險持有它6%的股份,由於匯豐派息不錯,在低息的年代,借了低息來買匯豐,股息可以支付借款利息,所以不知是否還有其它人揸住匯豐,就是這些所謂的小股東要求分拆,不願意將匯豐在亞洲賺的錢去補貼其它地方的虧損。
雖然董事局不認同,並勸告股東不要支持分拆,但還是不得不開股東大會。
結果難料,我覺得有董事局發功,又有未必認同分拆的外資基金,分拆提議未必成功。
但事情充份暴露了現在銀行業經營的困難,銀行再不是高增長,高利潤的行業,金融風暴又頻頻發生,揸銀行股不再是好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