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九月 2020
「許多美國公司告政府貿易戰犧牲了它們利益」
現在中美之間的經貿聯系是很緊密的,雙邊的貿易額每年大概達到6000 – 7000億美元,如再計入美企在中國的投資,美企在中國市場的生意及賺到的錢,那就更驚人。別的不說,蘋果有35%的收入是在中國市場,Tesla也在中國建了它全球最大的工廠,中美經濟本來互補雙方都得益,現在特朗普政府以意識形態,以政治硬是介入進來,美企是很不高興的,有商人就說:「我進口中國自行車,為什麼影響了國家安全?」這些美企現在一起告美國政府,法庭如何判我們不知道,但商界對現在政府的政策是憤怒的,政府是知道的,也不能迴避,所以無論法庭如何判,美國政府政策一定要變。貿易戰中美國企業損失很大,它們更怕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受到中國報復,政府之間的政治博奕,商界成了磨心,是不行的,美國始終是資本主義國家,商界利益不能忽視。
中國這一次沒有對美國企業報復懲罰,做得很對,祇要出來一個懲罰外企的實例,就會動搖外企在中國投資的信心。
美國現在祇佔中國整個進出口的11%,低於東盟及歐洲。中國對美國打壓,有足夠承受力,大選後無論共和黨,民主黨,對中國經濟政策應有變。
「美國企業告美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不當」
過去兩週有3500家美國企業在美國國際貿易法庭對特朗普政府提出起訴,指控美國政府沒完沒了的貿易戰影響了美國企業從中國的進口。
提出起訴的公司這麼多,可能包括一些商會,也包括很多著名的大企業,包括特斯拉,福特汽車,Target,Walgreen,Home Depot等等。
我在中美貿易戰剛開始時候就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舉措不符合美國民眾的利益,不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
特別現在是在和平時期,中國也沒有挑釁美國,也沒有去威脅美國,特朗普政府濫用國家安全的名義犧牲了美國企業和老百姓利益來打壓中國,美國商界是很不高興的,現在它們忍無可忍,狀告政府,令特朗普政府繼續奉行經濟,科技打壓,中國的政策受到很大壓力。
大選以後無論哪一個黨執政,打壓中國的思維不會變,但經濟上自己痛的政策將會改變,我們不知道實際會發生什麼變化,但變化一定會來的。
「5G技術未成熟,有專家講真話」
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在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上講話。他說5G技術的應用技術仍未成熟,花巨資超前投資會造成重大損失。
「經濟五十人論壇」是由中國經濟學家在1998年成立的,是一個學術組織。
樓的說法是5G的基建投資可能已花了幾千億,但沒有應用場景。譬如無人駕駛,大數據分析,技術仍在發展中,5G對於私人手機用戶來說心理作用大於實際應用。
市場其實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麼移動通訊公司股價都在下跌?因為投資的成本高,而擔心用戶不接受高價,5G出來以後移動通訊公司的邊際利潤反而下降。
但是5G被吹捧得很厲害,國家也在大力推動,沒有人敢出來講真話,終於樓繼偉說了出來,現在的5G投資有點「過度超前,沒有應用場景」,說得完全對。
西歐,日本和美國對5G投資也沒有中國那麼熱衷,其實是有道理的。
「不同制度的權力移交」
這次特朗普做了總統,我們才知道美國總統的權力那麼大,歷屆美國總統都尊重傳統,尊重制度,特朗普卻是用盡了總統權力,譬如國會不肯撥款給他在墨西哥邊境建牆,他卻繞過國會,以國家安全之名,發一道總統行政手令,從國防緊急備用款中划出一筆錢建牆,歷屆總統都是尊重聯儲局的,不干預聯儲局工作,他卻不斷出推文罵聯局,干預聯儲局工作。最近他公開表示要推行弱美元政策,又被聯儲局拒絕,他又換司法部長,干預司法部工作……。
民主制度有一個優點,就是如果選錯一個人做總統,下次選舉還可以拉他下來,一般情形下三權分立,總統祇要不犯法,選不上也可以輕鬆下台,權力可以穩定移交。
極權國家就不是。譬如北韓,權力高度集中,父傳子已經三代,利用媒體神化領袖,愚弄百姓,利用警察統治消滅異已,不允許任何異見,民主國家裡一個黨做了8年,人民都有怨恨,已有三代人的統治,加上經濟又差,民怨有多大很容易想像。假定政權崩潰可能祖墳都不保,當權的人也很緊張,唯恐百姓造反,唯恐親信背叛,祇能將高壓統治變得更高壓,這種制度內部是不穩的,領導人會老,控制能力會下降,由於用人唯親,能幹的人不受重用,國家治理怎麼能好?
這次美國選了一個流氓總統,他已經說了如果選舉過程有問題,他不會下台,會訴諸最高法院,有人預期投票當日或次日,當天親身投票的人,點票結果有可能共和黨贏,也就是特朗普贏,但三、四天後所有郵寄投票都開票了,可能變成拜登贏,這就可能造成混亂。
我是認為這一次特朗普會輸,第一輪開票就輸,如果特朗普再贏,美國人的整體質素不知怎麼形容了。假如選戰失敗,特朗普不可能賴着不走。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及 2 )」。
「怎麼看匯豐銀行?」
08年金融風暴,匯豐因為錯誤併購買入一家有大量次按的金融機構,結果代價慘重,幾乎輸清它在美國的所有資產,這不能怪別人,祇能怪當時的管理層。當年市場普遍質疑這單交易,因為被收購的公司客戶質素極差,市場都知道不知為什麼匯豐還出高價去收購?08年以後歐洲就搞量寬政策,一直到負利率政策出台,現在依然,歐洲投資意欲極低,沒有人投資,負利率將資金趕走,所以銀行業務難做,匯豐的歐洲業務近年來都無盈利,現在祇剩下香港業務及中國業務,中國業務其實也不理想,就靠香港市場以及它的炒房,但炒房也不是有穩定收益的。
它在外圍的業務,拉丁美洲,南非,曾經討論過要出售,但似乎沒有買家,它要緊縮英國業務,似乎裁員很難。
再加上華為事件,中國政府記恨在心。
而極低利率至少要維持三年,這是聯儲局的說法,實際可能還要更長。
匯豐怎麼辦?一個方向是大規模瘦身,賣出資產,裁減人員,祇保留有盈利的部份,不再做一家國際級銀行。另一條路就是允許大的中國投資者,譬如平安保險,派出代表進入董事局,或甚至賣盤給平安保險等中國投資者。
匯豐現價港幣28元,市賬率0.4,就是市值祇有賬面資產四成,它的全球網絡,它的品牌一文不值,簡直是太便宜了。
由中資收購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方案,匯豐可說是無國籍的,現在總行註冊在英國,但它本來並非英國的銀行,匯豐的股東也極分散,假定以一相當溢價,例如40%或以上溢價賣盤,現在股東應該高興,收購者也高興,唯一不高興的是收住高薪高獎金的管理層,但他們都是可收買的。
匯豐如果斬件出售,大規模瘦身,自己也不值錢了,現在是很好的時機,由於註冊在英國,可能英倫銀行要管,但也不一定不開綠燈,如果匯豐遷回港則表示賣盤的事,可能已在進行。
匯豐擁有國際網絡,掌握大量國際金融資訊,如有中資收購有特殊意義。
當然以上的事僅僅是推測,將來如何無人可知,也不要將匯豐看得太淡。
「美國對中國科技戰?」
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的科技,工業一直遙遙領先東方,而現在西方猛然驚覺中國已在5G,量子計算及A1的很多領域超過西方,從西方的觀點看,當然是不能容忍的,如果讓中國在這些領域超前,不僅代表着巨大的經濟利益,更導致中國在國際上更大的話語權,趁西方在一些領域,例如晶片製造仍有優勢時,打壓中國便是理所當然的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晶片產業技術超越美國時,美國打壓日本,結果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幾乎崩潰,日本處在美國軍事佔領下,而自身晶片市場不大,依靠美國市場,所以無力對抗。
今天的中國跟當年日本不同,主權自主,可以對美國說「不」!而自身有龐大市場,美國對晶片的禁運可能反倒促成中國晶片業的大發展。
中國的晶片用戶,例如電腦,手機等等,生產商用慣了外國某一家的晶片,可能不願意轉用國內廠的產品,美國的禁令一出,反而逼着它們轉用國產晶片。還記得去年七月日本對南韓禁運電子級氫氟酸及光刻膠嗎?南韓馬上在中國找到了替代供應商,日本的禁令祇維持了兩個月就宣佈解禁,但南韓用戶有了新的供應來源又平又靚,不再回頭,日本政府害了自己的廠商,美國的所謂科技戰也可能難以長期繼續,最近好幾家美企申請允許跟華為做生意獲准,我們不太了解中間細節,美國政府這樣做在國內受到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美國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政府要幫自己企業做生意,現在反而是在擋住自己的企業,拱手讓出市場,時間長了行不通的。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昨天恒指跌了504點,本地雖無什麼好消息,但也沒有特別的壞消息,跌幅那麼大是受到歐美股市期貨大跌有關,執筆時道指跌了800點。
市場憂慮新冠肺炎在歐美並沒有受控,在開放經濟放寬旅行以後,新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可能為防疫各地又要重新關閉。另一件事是美國財政部有文件洩漏出來,世界級大銀行報告發現有可疑交易的涉及金額達2萬億美元,市場擔心有新的金融業監管出台或者相關銀行會否受罰。美國財政部如此機密文件會洩漏令人奇怪,不知發生什麼事?
就事論事,銀行發現有可疑交易並主動報告 (美國商務部監管?) 已經盡責合規,銀行不是執法機構,不能去調查客戶的內幕,也沒有這個責任和能力,所以監管當局也沒有這樣權力來處罰銀行,銀行知情不報才可受罰,銀行已經報告了,監管機構什麼也沒做,也沒有給銀行指示如何做,不能算犯規吧?
匯豐才真是麻煩,消息傳出中國政府要立「不可靠企業清單」,匯豐可能在榜上。匯豐美國和歐洲業績已近歸零,現在就靠香港和中國大陸的生意,政府對它如此敵意,以後日子怎麼過?
也許中國政府也有算盤,要讓中國人加入匯豐,董事局才放心匯豐現在很便宜,平安保險絕對可以收購它。
「美國對華制裁沖擊力漸減」
最近幾個月美國在技術封鎖,政治搞事,針對中國的動作是很多的,分析一下它的政策,目的當然都是打擊中國,但很明顯的它的政策出台有兩個原則:一個是它自己不太痛,個別美國公司利益可能有損,但對美國經濟影響有限。第二個原則是它的措施出台以後,中國的反應它可以預見,後果可受控。譬如它關休斯敦的中國領事館,它也預見中國會關一家美國駐中領事館,但就此而已不會有嚴重不可控後果。
也因為美國有這兩個顧慮,所以打擊中國的措施對中國來說也不痛不癢,阻止不了中國繼續崛起的勢頭。它禁止同華為做生意,相關的美國,韓國,台灣,日本的大公司都表示遵守禁令,停止供貨給華為,但它們全部都向美國商務部申請恢復供應華為非高敏感產品,祇涉普通商業用途產品。
而且就是用於手機的一些晶片,一些中國手機廠也向外採購,它們並沒有受到美國禁令影響,以中國的體制,如果小米拿得到的產品,華為一點都拿不到嗎?
如果生產商在海外的,經過迂迴的交易供貨中國,也不經美國海關,甚至不用美元結算,這些交易美國商務部很難查到。
中國現在也學美國的樣,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也立一份不可靠美企黑名單,美國企業如果利益受損,一定會向美國商務部投訴,美國政府受到國內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美國現在很想搞一點大的事,諸如在中國邊界搞一些代理人戰爭,但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都不願出頭,就是台灣,這次美國國務次卿去,也是宣傳上低調處理,不願成為美國的一顆棋子。
而最主要的是,美國仍十分重視中美貿易,在兩國最近罵戰的情況下,檢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明明中國採購不達標,卻又都笑臉相向,唯恐失了中國這個大買家。
又不能打仗,又不能停了中美貿易,剩下的事已經沒什麼可做,所謂黔驢技窮了。
香港問題,南海問題,再過半年也都冷下來了,中國如能向全世界實行微笑外交,跟美國耐心糾纏,祇要經濟繼續穩定發展,進口更多外國貨,在外國更多投資,美國大概也祇能無可奈何看着中國壯大。
「美國大選」
十一月三日越來越近,攻擊特朗普的材料不斷曝光,他姐姐,他姪女,前國安顧問,他的前私人律師,共和黨內反他的人,加上資深白宮記者爆特朗普明知新冠肺炎危險,但不作為。
從來沒有一個在任的美國總統在將近選舉前有這麼多人憎惡他爆料,但這些報料似乎對選情影響不大,恒信的恒信,恒不信的恒不信,他有一幫鐵粉絲,現在民調差距在拉近。
四、五個搖擺州中佛羅里達最大,有29張選舉人票,現在兩黨民調拉近,民主黨如不能拿下佛州,後果難料。
但我認為特朗普會輸,在搖擺州中民主黨總體領先,而佛州的民調所謂拉平,是不太準確,窮人通常不出來投票。上次2016年特朗普贏是因為搖擺州份白人窮人都出來投票了,這一次搖擺州份有色人種的窮人投票意欲上升,在民主黨初選就看到這個趨勢,單是此一因素就可以令特朗普輸,特朗普滿口謊言,黑的說成白的,推卸責任,自吹自擂,不喜歡他的人是很多的。
John:謝謝你9月16日留言。
如退休收息,基本上不冒風險,可以考慮香港電燈 (2638),它經營盈利有政府保證,年息大約四厘,相似的還有中電 (0002),現價息率也有四厘。
內銀股今年跌幅很大,受疫情影響以及政府要它們承擔社會責任,它們的盈利可能下降比較多,它們大約將盈利的三成派息,如盈利減少也可能減少派息,所以不能參考現價的派息率,要小心一些。
意見僅供參考。
祝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