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 及 ( 2 )」。
「天熱造成懶惰」
最近看到一篇醫學研究報告,提到在環境溫度30℃時,人體開始明顯有變化,不太想工作。如果環境溫度升至35℃,人體已經很難進行體力勞動,因為勞動時產生的熱很難散發出去,造成身體不適,當然也不能勞動。
這樣的研究報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人人都有這種生活中的體驗。但反過來看,可能解釋到為什麼緯度高的地方 (較寒冷) 地方,人民比較勤勞,經濟比較發達。而南方 (熱帶區域) 人民比較懶散,經濟比較不發達。環境因素是影響熱帶地方植物容易生長,取得食物容易,也不需厚的衣服保暖,全身赤裸都不會凍死,生存就變得容易,祇需付出較少勞力,就吃得飽,日子過得下去。
在熱帶地方,木瓜,菠蘿,香蕉都是當年種當年就結果有收獲,大家都吃飽就滿足了,沒有比較,看不到另一種更富足的生活方式,也不一定有野心,通過勞力改善生活,所謂「南窮北富的差異」出現,幾乎是必然的。
「成立獨立調查組去調查反送中事件?」
城中不少有些聲望的前副局長,前大學校長等幾十人聯名提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去調查處理反送中運動,我覺得此一建議本身目的不很清晰,很可能在事件漸漸平息的時候畫蛇添足,多搞出一點事來。
就像一次大地震之後會有很多次餘震,政治運動也是這樣,政府已經退縮,過一些日子,就有多一些民眾想通,基本目標已達到,不要胡亂地擾亂治安,參加人數會一次比一次少,事件總會平息,提出這樣的建議,又會引發更多的爭議,去調查什麼?由誰來組成調查組?成員又是否中立,公正?問題太多?
如果建議的目的是平息爭議,對最激進的那一批青年人祇會更挑起他們的對抗性,暫時祇能勞煩警方耐心地,用最溫和的手法維持秩序,等待餘震漸漸消去,不要又製造出新的抗爭的題目來。
香港的現狀是歷史造成的,今天的香港就是這樣的了,守住「一國兩制」,維持現狀,香港仍是一個富裕平和的地方,少數激進的一群人,要改變現狀,構建一個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樣的新體制,事實上是行不通的,擾亂了公共秩序,社會安寧,對香港大多數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希望震盪漸漸小下去,很快復歸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