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3 七月, 2019

雜談 ( 1 )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及 2 )」。

        「央行的金融及財政政策 ( 2 )」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一場嚴厲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美國也不例外,大量工廠,農場倒閉,大量工人失業,還能繼續經營的企業也岌岌可危,政府的稅收當然也大幅下滑,當時的美國政府眼見財政赤字龐大,甚至還裁減了政府員工,令到失業情況更惡化,經濟陷入一片烏煙濃霧之中,無力自拔。

        此時出現了凱恩斯理論,凱恩斯發表了很多著作,最後在1936年結集,完成了他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他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和就業不足是需求不足引起的,他提倡政府舉債,搞大規模基建,建公路,鐵路和水壩水力發電,這樣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繁榮經濟,而最後政府也因為經濟繁榮而得到更多的稅收。

        當年美國羅斯福總統上台,基本上採取他的那一套做法,果然挽救了美國經濟,接着就是二次大戰爆發。軍事、工業的需求空前繁榮,美國進入全民就業的繁榮時代。

        凱恩斯是亞當․斯密斯以後又一位劃時代的經濟學家,以後許多國家,在各自不同的範圍內,在經濟疲弱時就放鬆銀根,把資本注入市場,用凱恩斯的方法拯救經濟,基本上屢試不爽。

        這個時候市場上有兩隻手了。一隻手是市場經濟無形的手,會以最好的方式配置資本及其它資源,以達到最有效率的運轉。另一隻手是政府,央行,用有形的手在經濟失調的時候,調控市場。

        2008年大家知道又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經濟蕭條,主要原因是美國的次按濫做過了頭,當房地產泡沫爆破時,沒有人敢接跟次按相關的債券,立即將近五萬億的資產蒸發掉了,當時所有債券都暴跌,物業也暴跌,銀行都成了負資產 (它們的存款數字超過了它們賬面資產數),沒有人肯借錢出來,如果把整個經濟體系比喻作人的身體,那金融業就是心藏,突然停止跳動了,後果是非常嚴重的,美國發表的數字差不多每個月增加,二百萬人失業。

        此時,當年的聯儲局主席貝南克,採取了正確的行動,他果斷地將基準利息降到零,又政府入股銀行向銀行注資,同時又搞QE,聯儲局大量買債,藉此壓低利息並向金融體系注資,巧合的是到危機過後,聯儲局向市場注資也達5萬億。

        貝南克做的正是凱恩斯精神的延伸,現代經濟規模已經太大,不能僅靠政府投資基建來推動的。 (待續)

雜談 ( 2 )

        「央行的金融及財政政策 ( 3 )」

        今天想加插一個小故事,說明西方各國的巨額國債並非今天才有的,而是由來已久,各有成因。

        先說美國。美國當年祇有十三個州,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在那裡設立政府,有駐軍,並抽稅,當地的老百姓幾乎都是從英國來的白人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他們在新大陸都各有地盤),很多人是因種種原因離鄉別井,萬里迢迢到北美找新生活。移民中愛爾蘭人及蘇格蘭人佔多數,因家鄉太窮太苦,在北美建立了新家園,又要受英格蘭人管,這是民族矛盾,英國政府抽稅太重,這是經濟矛盾,結果英屬的北美殖民地就造反了,以華盛頓為首,建立了大陸軍,武力反抗英國統治。大陸軍組軍是要花很多錢的,籌錢的方法之一,就是印發大陸軍的債券,去向有錢人募捐。教科書上說民眾出自愛國,愛獨立,踴躍購買大陸軍的債券,現在想都也未必,如果幾個拿槍的大陸軍的兵站在你門口,拿槍指住了你,你敢一毛不拔嗎?大陸軍跟英軍打過幾次小仗,其實雙方沒什麼傷亡,英國政府在盤算利害得失之後,決定撤走,讓北美殖民地獨立,將來兩國做兄弟,做生意,比打仗好,這就是現在所謂美英特殊關係的由來,他們本來就是自家人。

        北美殖民地獨立以後,成立了十三州的聯邦政府,大陸軍在獨立戰爭其間發的債券,轉成了新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債券。

        當時政府初創,一切制度都要重新建立起來,政府庫房裡除了欠老百姓的債券,一點錢都沒有,此時第一屆美國政府的財長是漢彌爾頓。一天,他向剛成立不久的國會報告有一批大陸軍留下的債券即將到期,請議會的老爺們想辦法如何處理。很多議員提議賴債,不必還了,當時的國債價格祇有面值的三分之一,也有人提議以市價買回來。漢彌爾頓都不同意,堅持要原價贖回。議員問他,錢從何來?他說:「我們再發新債!!!」

        後來政府果然發行新債券,以面值百分百贖回到期債券,漢彌爾頓說政府欠債沒關係。政府沒有信用就完了,所以從美國政府成立的第一天起,美國就已經負債累累了,成了常態。

 

生活情趣

生活情趣

開始結南瓜

生活情趣

第二個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