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峰會閉幕」
在峇里島召開的七國峰會閉幕了,二十年以前,七個工業國家佔到世界經濟的絕大部份,它們的意向可左右世界未來的方向,現在有些不同了,亞洲經濟崛起,特別是中國崛起,世界的大格局已改變。
這次峰會上七國議論中國差不多花了一天的時間,七國標榜它們有相同的理念,就是平等,民主和自由,指責中國是威權主義,對它們的價值觀構成威脅,指責中國的第一點,是藉經貿脅迫,要其它國家屈從中國,指的是中國和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和立陶宛之間發生的事,澳大利亞追隨美國批評中國,中國就不買澳洲煤和小麥,立陶宛和台灣發生關係,中國也做出「反制」。
指責中國的第二點是企圖以武力改變戰後現狀,特別是東海和南海,東海指的是釣魚台島,南海指的是南海島礁造人工島,當然最大的關切是台海緊張,七國素示武力改變台海現狀是不能接受的。
第三點指責是新疆,西藏,香港的人權問題,那是老生常談,不值一提了。
雖然七國聚在一起議論中國很不尋常,但最後公報措詞不算強烈,也沒有最後通碟式要求中國如何如何,祇是說並非要同中國脫鈎,祇是跟中國的交往中要「去風險化」,不要太過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對南海諸島祇是提及國際海洋法庭的判決,但沒有要求中國退出這些人造島,等於是默認了,這也是南海現狀。
經貿脅迫這種手段是雙刃劍,中國不買澳洲的優質煤,自己損失很大,至於澳洲鐵礦還是不得不買。反過來,如果澳洲脅迫中國,我不賣鐵礦石給你,中國不是更頭痛?所以中澳也在修復關係,經濟脅迫這個工具,你舉起來不用的時候,對方反而有所顧忌,你用了以後對方反而無所謂了,反正不會開不了飯,中國也已經學到了教訓。
今天的世界,由於技術進步,交通發達,訊速連達,地球變得很小,彼此「脫鈎」不來往是不現實的,而武器殺傷力太大,威力太大,武力解決分歧也不再是一種選擇。
唯有共存,彼此競爭,而保護環境,共同減少碳排放,更是要合力去做的事。
爭而不破大概是可見將來的國際大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