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美國對華制裁沖擊力漸減」
最近幾個月美國在技術封鎖,政治搞事,針對中國的動作是很多的,分析一下它的政策,目的當然都是打擊中國,但很明顯的它的政策出台有兩個原則:一個是它自己不太痛,個別美國公司利益可能有損,但對美國經濟影響有限。第二個原則是它的措施出台以後,中國的反應它可以預見,後果可受控。譬如它關休斯敦的中國領事館,它也預見中國會關一家美國駐中領事館,但就此而已不會有嚴重不可控後果。
也因為美國有這兩個顧慮,所以打擊中國的措施對中國來說也不痛不癢,阻止不了中國繼續崛起的勢頭。它禁止同華為做生意,相關的美國,韓國,台灣,日本的大公司都表示遵守禁令,停止供貨給華為,但它們全部都向美國商務部申請恢復供應華為非高敏感產品,祇涉普通商業用途產品。
而且就是用於手機的一些晶片,一些中國手機廠也向外採購,它們並沒有受到美國禁令影響,以中國的體制,如果小米拿得到的產品,華為一點都拿不到嗎?
如果生產商在海外的,經過迂迴的交易供貨中國,也不經美國海關,甚至不用美元結算,這些交易美國商務部很難查到。
中國現在也學美國的樣,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也立一份不可靠美企黑名單,美國企業如果利益受損,一定會向美國商務部投訴,美國政府受到國內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美國現在很想搞一點大的事,諸如在中國邊界搞一些代理人戰爭,但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都不願出頭,就是台灣,這次美國國務次卿去,也是宣傳上低調處理,不願成為美國的一顆棋子。
而最主要的是,美國仍十分重視中美貿易,在兩國最近罵戰的情況下,檢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明明中國採購不達標,卻又都笑臉相向,唯恐失了中國這個大買家。
又不能打仗,又不能停了中美貿易,剩下的事已經沒什麼可做,所謂黔驢技窮了。
香港問題,南海問題,再過半年也都冷下來了,中國如能向全世界實行微笑外交,跟美國耐心糾纏,祇要經濟繼續穩定發展,進口更多外國貨,在外國更多投資,美國大概也祇能無可奈何看着中國壯大。
老師的文章就像今天的天氣般,藍天白雲,令人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