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及「回應網友 – Dr. Lo」。
「中美貿易戰達成第一階段協議」
終於有好消息傳來,中美經過近兩年的貿易戰,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我曾許多次說過,美國政府不可能為着懲罰中國,要公司企業及人民承受利益犧牲,時間拖得越長,國內反對的聲浪越大,特朗普政府已經大手筆補貼了農民150億美元,否則美國農民早已將賣不掉的大豆倒在白宮門口,向總統示威了。
9月份加徵的關稅以及原訂12月5日加徵的關稅,美國政府也是心中很害怕的,不像最早的2500億美元商品,很多是原材料或半製成品,價格經過一重重傳遞,傳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不太感覺到,最後這5000億關稅如果真的實行,很多消費品在美國市場上立即要加價,引發民怨,特朗普和他的團隊都不想和不敢做這件事,最後終於不加了,其實並非向中方讓步,特朗普政府自己也鬆了一口氣。至於中方也沒做什麼實質讓步,中方承諾未來兩年大量進口農產品,中國也太需要這些農產品了,忍了一年多,相信中國的農產品戰略儲備消耗很多,是需要緊急補貨了。至於知識產權,金融業外資准入,人民幣不作競爭貶值,都是中國加入WTO時承諾要做的事,現在中國的銀行業,保險業都很強大,不怕外資來中國市場競爭,而且中國必要時通過監管的一些隱性條例,都可以有效地抑制外資。
我寫了這麼多,是想說明中美打了一年多的貿易戰,結果是沒什麼結果。美國想看到中國經濟崩潰,從此一蹶不振,並沒有發生,中國也明白美國不但市場重要,作為農產品供應大國也非常重要。
結果是打了一場,誰也壓不倒誰,倒是更明白彼此需要對方。
中美對抗會長期化,但美國會明白要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以前中國很怕美國將人民幣宣佈為受操控貨幣,很害怕美國大規模地關稅制裁,現在一切都經歷過了,美國的這些手段基本上失效了。
中國也明白,什麼中國製造2025,招攬人才的千人計劃,什麼「厲害了我的國」,這些太招搖的計劃和宣傳,不利於我們務實外交,以後多做少說,保持適度的低姿態,才有利爭取朋友,減少外國的敵意。
Dr. Lo:謝謝12月13日留言。
買個別公司的債券,是相當困難的選擇。買高收益債券,它的信用評級一定是低的,有倒閉風險,買高信用評級的,例如AAA企業債券,倒閉風險很小,但收益太低,央行如調高基準息率,這些3A的債券可以跌得很利害。
建議你還是買高收益的股票基金可能回報好些,這些基金持有債券可能多是B級,甚至有C級的,但分散投資在幾百家公司,風險就分散了,而且高息本身可抵消可能的價格下跌的風險。
高收益債券基金很多,挑選的條件是:一,大公司管理。二,債券基金的規模越大越好。三,持有債券的平均年期越短越好。
意見供參考。
祝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