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及「生活情趣」。
「中美貿易戰」
從這幾天中國主流媒體的信息看,中方的態度越來越強硬,中宣部更發出通知,要中央電視台及省級電視台每晚黃金時段都要播一段抗美故事的影片,朝鮮戰爭時的「上甘嶺」都拿出來了,培養人民的抗美的精神。發改委發出指示,要關心失業問題,安定失業的人群的生活,貿易戰準備長期打下去了。
通常兩國談判是一件困難的事,中美貿易戰談判了一年,結果破局,彼此的互信大大受損,和解的門檻變得更高,重新談判不要說幾時開始,要談成更是困難。
特朗普一邊說中美談判隨時可以重啟,一邊又向華為下殺手。從新聞報導知道,華為的零部件有大約30%是從美國進口的,問題不是看百分數,問題是這30% 有沒有替代品?華為不像中興,不是上市公司,不需向公眾交代,如果核心元件沒有替代品,又怎麼辦?
中美之間的貿易量巨大,是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的。中國雖然從美國祇進口了12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但那也是一個巨大數字,而且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需求很大,正在快速上升,大量廉價又實用的中國商品對美國家庭消費也有很大的好作用,但至少到目前為止,由於政治理由,要打壓中國,政府用行政手段來扭曲市場。
假定中國政府讓人民幣貶值,假定中國失業增加,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將下降,對外投資 (包括香港) 將會下降,對香港的衝擊將會很大。
但貿易戰對美國來說也很痛,美國的農民,牧場主,直接經濟損失很大的人,他們可能出來示威,大豆農民拉幾車大豆倒在白宮門口,叫政府幫他們去賣,是很可能發生的事,而許多大企業,例如通用汽車,波音飛機,蘋果公司……,更會組成游說團體,影響國會,影響白宮,這樣的事已在發生,國會裡已經有議員發聲,他們支持政府打壓中國,但認為政府的方法不對。
美國從經濟上干涉它國,打壓它國,制裁它國,它自己是從來不痛的,這一次時間長了,它會很痛,美國能忍受痛苦嗎?政府能要求人民為政治目的犧牲自己的物質利益嗎?我看很難,最後恐怕仍是特朗普來求中國,並接受中國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