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日誌
4月8日日誌
生活小品
11月3日日誌
2007年9月7日在香港大學由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明報月刊」社及北京「炎黃春秋」雜誌社共同主辦了「關於民主社會主義問題」的座談會,我有幸作為回應嘉賓出席了這個座談會,附上我在當天座談會上的講話。
這樣的題目可以在中國的雜誌上出現,可以在香港討論,這件事本身已很有意義,有更多人在思考中國的前途,而且可以將意見表達出來,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如果想知道該座談會的情形,請參閱「明報月刊」九月號。
「資產階級強大了,才會有民主?」
我第一次讀到謝韜先生的文章是在香港報刊上的幾句摘要。謝先生說,德國人早就不要馬克思了,蘇聯人也不要列寧了,為什麼我們還抱著馬列不放?這幾句話對我震動很大,首先想到的是:是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要提出新的理論?謝先生的文章是否是一個試探氣球?現在看來不是。
謝先生說出了真心話,很欽佩。
我不是學政治的,我以學生的態度思考和提問。第一個問題是,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走向市場經濟,它允許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可以說大陸滿街都是資本家。在經濟大步發展之際,政治上倡議和諧社會,盡量緩和各種社會矛盾,同心協力提高生產和生活水平,這個策略很成功。回顧改革過程,可以說鄧小平是扭轉乾坤的領袖。在毛澤東思想指導時,經濟上走社會主義路線,沒收資本家的財產,農村搞公社,追求絕對平均。六十年代中期,中國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沒有一個有錢人,沒有貴族,沒有資本家,沒有富有的專業人士。那時候研究原子彈的和賣雞蛋的工資都差不多。可見,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南轅北轍,可是,我們談國家的成就,老是把馬列、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諧社會等混合而論。我希望請教理論家,在理論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何以看做是連貫的東西?
我們知道,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社會總是分上中下三個階層,上層和下層各佔百分之十至二十,中產階層佔百分之六七十。外國的政黨,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他們的政治主張都得靠向中間,以爭取民意支持,因此不同政黨真正的社會政策,考慮的國家利益並沒有二樣,不過稍為偏左或偏右而已。在西方民主選舉制度下,執政黨必須拿到多數民意支持才可執政,因此,我提出以下這個疑問:沒有民主選舉的話,算不算代表多數人的利益?
謝先生說民主監督政府,但中國沒有反對黨,如何監督執政黨呢?執政黨所謂的自我監督,可行嗎,可靠嗎?
在英國或美國的大選裡,不同政黨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競爭激烈,因為勝出的黨派成為執政黨並且掌握國家的資源分配。中國沒有黨派競爭,執政黨既然掌握大權,沒有理由允許其他黨派冒起。我同意葉先生的看法,民主派沒有獨立資源的話,民主是不現實的。
我再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強大的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五四時知識分子從西方引入民權思想,民主政制,但中國境內尚沒有廣大的中產階級,沒有社會基礎。建國以後,中產階級徹底消除了。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強大的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祇有今天資產階級才成形了,但中國的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是改革開放以後才萌芽壯大,祇有不到三十年的歷史!所以,我要特別提出的是,是不是祇有等資產階級強大了,才會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