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貼市評論
股市隨筆 ( 2 )
美股開市勢頭很好,勞工部公佈的新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上週比前週下降53000人,市場視之為利好消息。有趣的是同時公佈的美國貿易赤字比預期大得多,主要是進口汽車增加,最近四、五年裡美國的汽車製造業正在大規模地轉移到勞工成本低的地區,特別是中國,汽車工人失業增加很快,許多工業已經在美國漸漸式微了,最初是紡織業、製造業,接著是傢俱業、玩具業、一般的家用電器製造,現在輪到汽車工業了。美國出口的是飛機、高端的互聯網設備、電腦及軟件、重型機器、精密機器等等,但美國不是香港,單靠金融及服務業是不行的,但這一方面市場本身會調節,在產業鏈全球化的過程中,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
微軟收購Yahoo的事,捲進了互聯網及媒體的主要大集團,有一台好戲正在上演,市場的反應當然是正面的。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分別是「股市隨筆」,「溝通與人際關係 ( 50 )」及「回應網友 – 特倫斯」。
滬深A股又暴跌,大形勢不相就超級大戶也難令股市轉勢,但在這樣的形勢下造市的超級大戶也必然是掉頭做淡的。
正如我最近幾次提及的A股市場上看不到言之成理的分析,看好看淡就是「專家」也都是亂估,沒有理據的,但迄今為止,似乎A股跟H股的關聯性不大,也就是說並沒有 (或很少有) 在H股活動的中資需要撤資回去救市。如果說H股的股價是合理的,則A股大約還要跌百分之三十,即約1100點,沒有人能告訴我們A股將來走向。
港股又跌是正常的調整,如果美股有較大幅調整,港股也會跟隨,但跌破上次低點的機會應該不大。
工商銀行公佈了一季度盈利,比去年上市升了百分之五十。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六篇網誌,分別是「股市隨筆三篇」,「關心時事」,「溝通與人際關係 ( 49 )」及「回應網友 – 特倫斯」。
前幾天寫了一篇港元兌美元會否脫鈎的看法,接著又寫了一篇香港金管局和美國聯儲局職能比較的短篇,這兩個問題都是大題目。由我有限的知識和資料來寫本來是不夠資格的,祇是拋磚引玉,提出一些看法供朋友們參考。
這幾天股市較平靜,將話題再引伸下去,想談談美元的國際兌換地位究竟是怎麼一會事?美國又是如何從中獲取巨大利益?這是一個更大的題目。我祇是提出一些要點,而且也不一定正確,希望跟朋友們一起討論,從投資的角度看這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如能有較深認識可以幫助我們觀察許多國際金融的現象。
所謂「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以我的理解,大約有兩個內涵。其一是全世界各國都接受美元兌換各自的貨幣。例如人民幣,因為政府沒有開放資本賬的自由兌換,因此,出國就沒法流通了,中國人出門旅遊一定要將人民幣兌成美元,才能通行各國,口袋裡有人民幣恐怕祇能來香港消費。雖然近來歐羅地位上升,但仍無法代替美元地位,國際上的一切重大交易幾乎都是以美元報價的。
「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另一個內涵是各國政府都以美元作為它們的儲備資產,黃金作為儲備資產重要性大降。近年來歐羅、日元、瑞士法郎的地位雖在上升,但跟美元相比仍是差得很遠。
其次,我們來看一看「美元國際貨幣地位」是怎麼來的呢?據我所知並沒有任何一個國際協定規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它的地位是歷史因素形成的。二次大戰前英鎊曾是領導的貨幣,影響比美元更大,但大戰中英國元氣大傷,而美國當時的國力如日中天,當時 (1945年) 美國的GDP佔了世界GDP的53%,美國產品橫掃全球,美國是許多國家的債權國,資產的雄厚跟戰後各國經濟及生產力受到重大破壞正好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美國太強了,其它國家,包括工業化的國家都太弱了,大家追逐美元,形成了美元的國際貨幣霸主地位,這一地位是歷史形成的。雖然美元近大年來大幅削弱了,但基本上仍處於優勢地位,迄今為止國際結算及國際儲備仍以美元為主。
第三,我們來看一看美元的特殊地位帶給美國什麼好處?
- 先來看一看很不起眼的,但對美國有重大好處的一點:現在在全世界流通領
域裡的美元,包括你和我出門旅行時口袋裡的美元,都是沒有利息收的,就
是說美國政府印出了這麼多現鈔,都是不需成本的,這筆錢金額有多大?每
年帶給美國的無形利益有多少?應該是找得到數據的,應該為數不小。
- 現在各國政府儲備中黃金佔的比例很小了,主要是美國政府債券。中國有外
匯儲備16000億美元,日本有11000億,香港有2000億美元,印度、台灣、
中東各國……,這數字大約在50000億美元左右。雖說美元靠不住,但各國
繼續累積的大量外匯儲備根本沒有別的選擇,還是被迫買進美國的國庫券,
所以美國的石油賬單、伊拉克戰爭的費用、甚至醫療保健的赤字都是外國人
在融資的。
- 美元不斷地貶值,它欠其它國家的錢不斷縮水,國庫券的息率,減去美元的
通脹率,淨利息得益微不足道,美國的債權國有苦自己知,中國說要分散儲
備,但歐羅就很可靠嗎?歐羅債券市場容得下中國這樣的大買家嗎?日本更
慘,因為不敢得罪美國,甚至不敢提分散儲備的話題。
這種情形幾乎跟明火執仗來搶差不多,但各國毫無辦法,祇有啞忍。
- 這一次的「次按」危機,單單瑞士的UBS銀行一家,已經撇賬340億美元,
美國以外的金融機構,包括中國的銀行都受損,美國種下的惡果卻要全世界
的人來承受,都是因為美元享有國際貨幣的地位,才出現這樣的情況。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可以看到藉著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可以「輸出」它自己的困難。
當然一切都在悄悄地發生改變,美國漫無節制的赤字,不負責任地「輸出」它的金融危機,每天都在削弱世界對美元的信心,遊戲規則會變,但這可能需要另外20年的時間,也許更長?
股市隨筆 ( 2 )
近五個星期,港股找回了自己的走勢,不再跟隨美股跌完又跌。香港本地基本的經濟形勢不錯,所有大公司的業績宣佈也都十分理想,所以已經連升五週,指數從最低點21014升到昨天24576點,已經升了3562點,升幅百分之十七,一些H股的銀行股升幅更大,在接近恒指25000點時 (200天線現在所在), 上升阻力會非常大,這是技術分析有用的地方。統計學上來說恒指25000點以上多是蟹貨 (虧蝕盤),沽壓將會出現,如果持倉量很大的朋友 (千萬港元以上?),可以用沽出call期權,買入put期權,來鎖定持倉的利潤,現在港股市場的期權交易很大,也比較容易做,當然這樣做比較複雜。另有一種做法是沽出一定比例,例如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的手持股票 (即使是過去高價買入,現在仍有虧損的),每次大市調整百分之5 – 7就在低價買回,港股再大幅下挫的機會不大,但橫行有波幅的時間,最少會有2 – 3個月,策略隨時可能變,屆時再大家一起討論吧!
股市隨筆 ( 3 )
前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在東京一個由彭博通訊社和德意志銀行聯合舉辦的經濟研討會上說,美國的房屋市場很可能在明年初價格穩定下來,屆時未出售現樓數量會大減,而待樓價穩定下來資產市場才會穩定下來,因此整個2008年經濟表現將是比較弱的。他的預測似乎比貝南克的預測更悲觀一些,他也認為在市場收縮之際,通脹不會太嚴重。
中國A股市場昨天又漲,但升幅不大,從最低點計,幾天內A股上升了將近百分之十,但下一步會怎麼樣?看不到言之成理的分析。中國股市受政府政策的干擾非常大,例如中石化發表了一季度的營運數字,它的煉油業務虧損巨大,大約每桶虧40美元 (以油價美元108/桶計),政府將補貼多少呢?沒有人知道。政府連年補貼,但從沒有公佈過補貼的計算方法,那麼還敢不敢買中石化呢?其次,煤價可以漲,最近又蘊釀大幅加價,但電價不准加,那麼又敢不敢買電力股呢?整個市場是扭曲的,非流通股解禁,可以流通的股份數以天文數字計,大概是現在流通股市值的兩倍,有些是國家持有的,也許不會流出市場,但也有機構持有的,大約會有多大的比例會流出市場呢?也沒有數字,甚至沒有估計數字,所以股價是偏高?偏低?合理?大家都矇查查。超級大戶入市,掀起一個跟風潮,迄今四天了,還會漲嗎?也是不知道。
昨天人民幣兌美元觸及7算,祇聽到在大陸開廠的朋友在嘆生意難做,有些擔心大陸的宏觀調控。經濟不是那麼聽話的,你想將成長率由百分之十一.五降到百分之八,真是就能調控到百分之八?如果下跌之勢形成,還來得及拉住它嗎?不確定的因素太多,現在比較靠得住的祇有大銀行及中人壽,相信它們的盈利在08年依然會不錯的。
平安保險近來消息很多,它的投資相當進取,擴大業務也太多元化,太快速,不知是禍是福?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四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 1 ) 及 ( 2 )」,「日誌」及「溝通與人際關係 ( 48 )」。
4月3日談到了聯系匯率,純粹從興趣出發,今天想談一談香港的金融管理局。
在金管局的網頁上,清楚說明金管局的職能。
- 維持港元匯價穩定
- 管理外匯基金
- 促進香港銀行體系穩健
- 發展香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對比一下,美國聯儲局的主要職能。
- 維持通脹穩定
- 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非常有趣,同為政府的最高財金機構,但職能是非常下同的。
香港金管局對控制香港的通脹,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因為聯系匯率制度的關係,香港金管局已經拱手交出了決定香港市場借貸息率的大權,港息基本上是由美息決定的,有時略有差異也是因應市場情形,由銀行界自行決定的。
金管局也沒有發鈔的權力,發鈔是由發鈔行存入了等值的美元入金管局賬戶,才可發出等值的港幣,所以金管局也沒有以貨幣政策來影響市場的工具。
金管局能做的祇有上述四個它可以做的職能,所以我們應該了解到香港的金管局跟外國的央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應該明白香港外匯基金的重要性,政府如果沒有了這樣一個「家底」,有外國的金融大鱷來犯,就沒有彈藥跟它們打仗了。
股市隨筆 ( 2 )
滬深股市承繼上週五升市繼續大升,平安保險等超級大戶由暗吸到高姿態入市,目的就是要造成跟風效應,他們是Market maker (造市者),但中國股市依然不脫新興市場股市的本色,散戶參預者多,政策干預多,大小非解禁等等技術因素多都是不可預測的,不知反彈能持續多久?
股市隨筆
今天另有一篇網誌,標題是「溝通與人際關係 ( 47 )」。
最近市場有相當多傳言,指港幣可能與美元脫鈎,更有正式的大行報告,指未來一年內有百分之十的機會港幣與美元脫鈎,理由主要是指美元疲弱,港幣跟著走弱,引起香港通脹上升。
金管局主席任志剛在4月3日發表了他的每週一觀點文章,指出金管局做過詳盡的模擬測算,如以美元兌其它所有貨幣跌10%計算 (聯系匯率不變),則僅會導致香港通脹短期上升百分之0.82,中期而言上升百分之1.61,也就是說美元趨弱對香港通脹的影響不是十分大。
任總又指出本地通脹的主要推動力是工資上升,而世界原材料及農產品價格上升更非香港所能控制。
任總是堅定不移捍衛聯系匯率的,他在現在的這一番講話當然是有的放矢的。
聯系匯率會否脫鈎?這個可能性近乎於零,港元跟著美元走弱,對於香港經濟是有很大好處的,港元資產變得有吸引力,營商成本降低,香港整體競爭力上升。
現在美國、歐洲和中國大陸都謹慎地處理通脹問題,因此香港的通脹也不致過度惡化,理論上祇要人民的收入不低於通脹,有一個適度的通脹,例如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六,對經濟是很有利的。
香港的發鈔制度是跟美、中及許多國家都不同的,金融管理局不像聯儲局那樣,並沒有印發紙幣的權力,發鈔銀行要將等值的美元存入金融管理局,才能發行新的鈔票,所以香港不會出現貨幣泛濫的問題,不會有惡性的通脹。
見到美元變弱,管理金融的負責官員心中是竊喜的,每次港幣走弱,香港經濟就會好起來,要讓港幣跟美元脫鈎,祇有一種情形,那就是美元不斷走強,強到香港經濟不能支持那麼強的匯率,而這種可能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發生。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包括兩篇「股市隨筆」及一篇「溝通與人際關係 ( 46 )」。
4月3日聯儲局主席在兩院聯席聽證會上作證這是重要的事件。
貝南克坦承今年第一及第二季度經濟收縮,GDP沒有什麼增長,但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可望恢復增長,他說許多必要的經濟和金融調整已經發生,貨幣及財政政策能支持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經濟繼續增長。為了減輕經濟受到的傷害,聯儲局很進取性地減了息,但在三月的減息會議上有兩位成員反對太大幅度減息,而且擔心高油價會推高通脹。
貝南克又預期工作職位在未來的月份可能繼續減少。
對於大通收購貝爾斯登由聯儲局提供的擔保,貝南克認為有理由相信聯儲局能收回這筆錢。
美國勞工部公佈三月份新增失業救濟申請增加38000人,達到400,700人,全美國持續地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達到創記錄的2.94百萬人。
無論貝南克的講話或勞工市場的新數據都沒有新意,基本上都在市場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