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何時賣出股票?
彼得.林區先說了過早賣出好股票的痛苦經驗,他認為自己也常常受到傳媒以及市場「專家」的言論的影響。有一次一位股票技術分析專家打電話給他,他不信技術分析,但禮貌地接聽了那位專家的電話,通話中談起了華納傳播公司 (Warner Communications),那位專家的意見是「股價已經超買」,當時是26美元,林區沒有聽他的,但心裡不知怎麼一直記著這位專家的話,然後華納的股票漲到28,32,36,38美元,不知為什麼他開始大量出貨,但該股一直上漲,1983年時達180美元/股。彼得.林區認為受傳媒短炒信息的誤導,過早離場,是很常見的事,要避免這樣的情形就要自己不斷地檢討這些公司的基本因素。如果自己當初購入時的理由依然成立,就不必去理會那些專家、評論家。
在不斷檢視自己的持股時,在基本趨勢改變時,當然要考慮沽出股票。例如1986,1987年美元大幅貶值,他就沽出了Toyota、Honda等外國汽車公司的股票,因為它們依賴美國市場,美元大幅下挫一定影響它的盈利。
但通常彼得.林區沽出股票是因為他找到另一隻更為吸引人的股票。
對於他自己分類的六大類股票,他有自己獨特的操作方法。
- 他很少買入緩慢成長股。
- 穩定成長股,當P/E高於同類公司,公司沒有新產品,公司管理層不購入自己
公司的股票,公司成長率趨緩,他就會沽出。
- 景氣循環股:要學習行業的經營特性,該行業的景氣循環的過往的經驗。例如
造船量大量上升肯定對航運業不利,經濟不景氣對航空工業特別不利,某些公
司雖然嘗試減低成本,但依然無法跟外國公司競爭等等等等,景氣循環股是很
難操作的股份。
- 何時賣出快速成長股
所有的快速成長股最後成長速度都會放慢,要密切留意自己持有的股票。如果
營業額及盈利顯現下降,如果它賴以快速打張的基本因素改變,例如缺乏新產
品推出,市場飽和,經營優勢減退等等,都是必須減持甚至沽清的訊息。隨著
成長率降低,市盈率會漸漸降低,股價失去上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