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語
前面寫了95節「孔子與中國文化」,介紹了孔子的身世,以及引用了大約八十句「論語」中廣為人知的著名的孔子語錄。
孔子生於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當時是全世界人類文化啟蒙的年代,孔子就已經編訂了「春秋」,開創了平民教育,發展出一整套倫理和道德規範。我們每一個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的中華兒女,可能自己並不自覺,自己的思想深處,自己的基本價值觀念,原來是代代相傳,深受孔子思想影響的。
在我引用的「論語」警句中,幾乎有一半是家喻戶曉的成語,傳達了孔子思想的基本價值觀,以仁、禮為中心,仁為內心情性的體現,禮為外在行為的規範,相互依存,教人以任事、求知、處世、修身之道。
當然,孔子的時代離開今天的現實已有二千五百年,社會在變,價值觀也在變,民主、人權、個性的釋放都不是孔子能想到的。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並不是宗教,也沒有排它性,也不強調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正確的,所以儒家思想有極大的包容性,現代的學者應可將新的觀念融合到傳統的「儒」的框架中。
簡單地介紹了孔子之後,我想在Blog 中引入一個新題目:「中國古代智慧的故事」,並沒有現存的書籍可作參考,我將嘗試從「東周列國誌」,「三國演義」以及一些明清小說中尋找素材,這樣的寫著要困難得多,如寫得不好我致歉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