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中國放棄清零政策?」
11月30日傍晚,有住在廣州市海珠區的朋友傳來信息,海珠區已解封,我朋友出街買藥及一些必需品,他告訴我街上可能有許多「新冠」,要小心一些。
昨天看報紙果然廣州市已解封,並且緊密接觸者可以居家隔離。
清零政策似乎在一夜之間被迫放棄。
這個病遠在北歐,近在香港已有很多經驗說明堵是堵不住的,而且成本奇高,百姓也不滿。
但可能在一至兩個月內,在大陸引發一陣致病高潮,照大陸龐大人口和許多人未接種疫苗看,重症和死亡人數的絕對數字應該仍會很大,但看北韓的經驗,完全不打針,完全不設防,每天幾十萬人感染,兩個月不到,全國生活也恢復正常了,這一個門檻是一定要過的,也不會太難過,比天天做核酸要容易多了。解封以後形成全體免疫,開放經濟活動,一切會恢復正常。
大自然自有其規律。老師說得對。
股市亦有脹退,人為資金驅使
1. 內地過去3年嚴格防控,不少民眾早已習慣了疫情「零死亡」的日子,假如在沒有任何動因的情況下,政府突然大幅度解封,此舉哪怕只增加幾百宗死亡個案,部分保守的民眾可能也會不理解。如今趁着出現零星示威活動,政府正好借機告訴百姓,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必須取得平衡,適當解封,是勢所必然之事。
橫眉冷看:應機而作 順勢為之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內地一直嚴防嚴控,成效之佳,足以傲視全球。不過,部分民眾被束縛太久,難免會產生反抗情緒,故早前在幾個大城市,爆發了小規模示威,有居民反對防疫政策過嚴。中央亦旋即從善如流,撤銷了部分管控措施,多處地方的示威活動,亦漸見平息。
有部分評論認為,要待至民眾上街抗議,中央才開始在防疫工作上鬆綁,是否有點後知後覺?要是問我,我倒不覺得這叫後知後覺,而是應機而作,順勢為之。容我講句半認真、半說笑的話,或許北京正是等待着民間出現小型示威,好讓政府能夠順理成章,解除部分過嚴的防疫禁令哩。
人們常說,一部《紅樓夢》是讀不完的,內裏潛藏的政治智慧極多。在榮國府之中,史太君是靈魂人物,「政治手腕」也是以她為最高。老太太很早便看出賈家花團錦簇、烈火烹油的日子不能持久,必須設法改變,但真正懂「政治」的人,不會這般頭腦簡單,以為只要一聲令下,由明天起全家、全族都要厲行節約,這樣就能行得通。在現實上,賈家上下奢靡慣了,就算要改也得等機會,更須找藉口。後來,終於等到朝廷因事要查抄榮、寧二府,史太君便看準機會,馬上全面整頓家風,革除了不少積弊,書中到最後,榮國府也終能重振家聲。
同樣道理,內地過去3年嚴格防控,不少民眾早已習慣了疫情「零死亡」的日子,假如在沒有任何動因的情況下,政府突然大幅度解封,此舉哪怕只增加幾百宗死亡個案,部分保守的民眾可能也會不理解。如今趁着出現零星示威活動,政府正好借機告訴百姓,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必須取得平衡,適當解封,是勢所必然之事。
大學講師 陳偉強
2. 中國復興,當前是要抗美國的明暗攻擊,需要民族自信,這樣的自信要懂得利用而不是受制於市場和資本。改革開放初期,陳雲主張鳥籠經濟與摸着石頭過河、實事求是,是大智慧,中共不應忘記。
坦言集:鳥籠經濟
中美關係其實很簡單。一方面,美國亡華之心不死,其餘都是因時因地的表演,除非中共走上戈爾巴喬夫的道路,或如日本的沒落,否則各種顛覆與攻擊手段會層出不窮。另一方面,中國是追求國族的復興,在習近平時代,更把中國連上世界,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商共建共享。二者是絕對的對立,沒有妥協餘地。
在烏克蘭戰爭上,中國可反對俄羅斯的侵略,卻支持俄羅斯之抗美國北約,抗烏克蘭與歐洲的新納粹主義者,中國有較大的外交空間靈活應對,因為這不涉中國的底線。可是台灣問題便不一樣,這是領土問題,中共政權維護國族獨立的原則,毫無讓步妥協空間。美國若在台灣製造烏克蘭事件的翻版,北京必戰,不惜與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在東北亞的軍事部署,甚且與俄羅斯一起「圍魏救趙」,中俄無限制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精粹即在此。
美國不是不明白,但亡華必然要踐踏中國的底線,只是在不同時刻利用不同時機作不同方法,因而在拜登示好的同時,美國便在中國內地發動顏色革命,目的不是警惕中國,而是實實在在地打擊中國。它的明暗兩手不矛盾,因為明的是手段,暗的亦是手段,只是作用不同。
中國需要的是堅持初心和國族利益的底線,在外交上可與美國周旋,卻不能被美國的花言巧語迷了心竅,被其欺騙。中國還要警惕,不僅是已完全暴露的顏色革命部署,更關鍵是過往幾十年由西方、美國在中國內部培植的隱蔽勢力、親美親西方的各種人物。熟讀歐洲政治史以及大國博弈歷史的,當可看到情報、間諜、心戰的關鍵作用。蘇聯的崩潰不在戰場,而是蘇共內部。日本的第二次戰敗,也是敗在自民黨政權的出賣國家利益,投靠美國。明的戰爭打起來,容易社會上下敵愾同仇,要防也不易防的是背後的陰謀。
中國改革開放得益在市場作用,但如果市場改革轉變成資本主導,便會出現美國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蘇聯東歐的歷史可鑑。中國近年的貪腐以及社會各個方面的商品化、資本控制,也足以看到危險的趨勢。
中國復興,當前是要抗美國的明暗攻擊,需要民族自信,這樣的自信要懂得利用而不是受制於市場和資本。改革開放初期,陳雲主張鳥籠經濟與摸着石頭過河、實事求是,是大智慧,中共不應忘記。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https://xueqiu.com/1697559028/236966002
雷动九天:
台湾这个含年龄层的数据
属于目前比较全面的数据了
总体来讲,中重症率在93.7%的疫苗接种率下,占比不高。但由于传染率较强,所以重症人数也不少,而且台湾医疗条件好于内地整体。
年龄40岁以上,影响明显提升。
台湾的数据说明,90%的人都是轻症或无症状,然而重症死亡率差不多也是90%。
之前内地免费做核酸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测。
现在不需要做核酸了,到处排队做,还自己买抗原做。
看来都不想拖成重症的10%。
神奇的逻辑还有,很多不打疫苗的,怕灭活的病毒,具有遗传信息的活性病毒,好像就不用怕了一样,其实都怕。
人性。
wxhde888:
台湾总共2300万人,感染者超过三分一,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漏报的主要应该是轻症和无症状吧?危重症不去医院在家等死的应该极少数,结论就是轻症和无症状比例应该大于99.5%。
紧跟主线随大流 :
台湾的感染人数要比这个(三分一)高的多,人家没有全员核算,好多感染了不知道,或者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