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香港防疫政策」
北京允許香港0+3,允許香港有不同於大陸的防疫政策,香港人應感恩了,社會各界都要求政府放寬到0+0,甚至取消安心出行,特區政府拖延,也許是有政治考慮的。二十大明確提出了要堅持「動態清零」,毫不動搖,國內媒體都在談外國做不好防疫,死了多少多少人,祇有中國做到,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就是絕口不提今天的病毒已不是2019年時的病毒,國內少數有知識,有海外消息渠道的社會精英份子知道這事實,普通老百姓並不知道,對這病感到很可怕,相信清零是為了保護人民健康。
如果香港取消大部份防疫措施,顯然是不符合中央意圖的,港人還是要忍一忍。
假定中國繼續封閉,假定人民幣長期都不可能開放資本自由兌換,香港的窗口地位又會得到提升,一兩年後繁榮景象重返不是不可能。
來自雪球網站的論述, 也算一家之言。
長壽老豬 16小時前· 來自分享
躺平派現在有個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就是他們口頭上在說希望放開,放開沒事;但具體到行為上,他們卻是在實際上鼓勵動態清零。怎麼才能做到躺平,很簡單,要所有人都不在乎,得病了沒事,我照樣談笑風生,死了算我倒霉,我自己的選擇,我笑對人生,和別人無關!這樣才是一個躺平的社會氛圍,其他國家能躺平,因為人家社會具有這樣的普世價值。
因此,在具體操作上,就應該鼓勵看淡一切社會負面新聞,只要不是發生在我身上就等於不存在。要堅決杜絕那種錯誤的“下一個就是你”的中國式思想。就算發生了,那已經發生了的事,你表達遺憾就行了,不要總想著去追責,去聲討。這樣才能對負面情緒脫敏,才不至於一驚一乍,才能有利於全社會形成躺平的思想氛圍。
比如說:我出門倒垃圾被一槍打死了。錯誤的中國式價值觀:問責政府,治安是怎麼搞的?正確的普世價值思維:算我倒霉,不要去危險街區。
比如說:半夜吃燒烤被揍了。錯誤的中國式價值觀:這還了得,天都要塌了!必須要開展全面的社會治理整頓!正確的普世價值思維:你為什麼要晚上八點之後還上街?自己不事先做好功課嗎?
比如說:遙遠的某地出現了一個拐賣事件。錯誤的中國式價值觀:這還了得,下一個就會是我了!正確的普世價值思維:我問了下身邊的同事朋友,沒有一個人被拐賣過啊,那這事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比如說:看病沒住上院。錯誤的中國式價值觀:公民還有沒有人權了,大家都救救我,我會不會死啊,這事還有沒有人管啊?快來人啊! ! !正確的普世價值思維:今天身體很疼,我想我生病了,但我會努力克服的。
那你一邊要喊著躺平,一邊又事事極端敏感,一個從普世價值角度看屁大的事在中國互聯網上都要渲染到微博亡國,都要讓政府給說法,那後者敢躺平嗎?動態清零就這點不方便(相對於躺平而言)就罵成這樣,那躺平了出現足以讓整個國家預期壽命下降兩歲的巨量傷亡,那你的哭喊還不是要乘1000?那誰敢讓你躺平?那肯定是兩害之中選其輕啊!
你要躺平,那遇到事情就要保持足夠的冷漠和麻木,不要共情,不要大驚小怪,別人死了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不但如此,你還應該鼓勵和呼籲全社會都拋棄中國式價值觀,向這種普世價值靠攏。當一個社會只有一種聲音的時候(比如美國,就沒人敢支持中國式動態清零),當大家都覺得別人死了和我無關的時候,社會氛圍就可以接受躺平了。當你在喊“不改變你就是下一個”的時候,你實際上就是在以“中國式思維”鼓勵動態清零,而這會讓我們“距離西方普世價值文明社會越來越遠”。
順便說一下,我所在小區出現一例陽性,小區被封控一周了,除患者一座樓被封,其它樓居民在小區內可以自由活動,秋天時節,正常時點小區花園裡熱鬧非常,運動、聊天、陪小孩玩,從早到晚一堆人;結果封控一開始,全部躲在自己家裡,除做核酸、倒垃圾、取快遞外送外,無人在小區晃蕩,隨著整個城市氣氛變嚴重,連外賣也沒人叫了,按主婦的說法,現在只敢自己做吃的,餐廳天知道有沒中標,家裡有老人小孩管得更緊,只讓到陽台放風活動。那些躺平賊想像中放開後能自由賺錢根本不存在,萬年傳承的刻在中國人基因裡惜命、謹慎、忠孝文化在遇見災難時一定會小心觀察躲避,而不是激進冒險,那些不怕死的貨色在一次次災難中早死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