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新的英皇登基」穩定的英國社會

        港人熟悉的查理斯皇子,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成為英國的國王了。看到那些古老的儀式,都覺得有點好笑,假如我們知道這些儀式持續了一千年,可能不會笑了,會肅然起敬。

        多年前我去溫莎堡遊覽,參觀出來以後去馬路對面一家普通餐廳吃午飯,點完菜發現菜單背後寫着「本店歷史」,圖文並茂,長長一篇文章。該店是1247年開張的,並有當時政府發的牌照的照片,經營三百多年後,賣給另一業主,轉讓價是五十九英鎊若干便士,再過三百年又轉讓過一次,就是現在的業主。1985年該店門面擴充,開多了一間酒吧,此事讓我很有感觸,近一千年中一家普通小店,可以在同一地方經營,使用同一種鈔票!這個社會多麼穩定?內部沒有革命,沒有戰亂,沒有偉大領袖,通常出現偉大領袖的時候就是人民受難的時候。

        英國政制的改革,全是經過內部各階層不斷地協商,妥協而完成的。從一個君權國家,君權退讓到完全不能干政,都是和平地完成。

        英國出了瓦特這樣的發明家,開始了工業革命,出了牛頓,達爾文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小小的英倫三島,稱霸世界二百年。

        它又識進退,北美殖民地反抗,它就撤退,讓美國獨立。二次戰後,它又從全世界的殖民地撤退,今天在國際上成為一個二流國家,也是它選定的,匹配它的版圖和人口,但國家是富裕的,人民是富裕的,英國超級有錢的老家族不知有多少,低調地生活着,依舊有他們的影響力。

        我們不要笑他們的古老儀式,欣佩他們尊重傳統,尊重契約的精神。

        看看今天英國的下議院,依然擠在一個不大的房間中,高貴的議員們排排坐在塑膠的椅墊上,那也是傳統,不能輕易改變的!

4 responses to “雜談

  1. 一個無恥強盜之國,有什麼值得敬重?把當年佔世界GDP20%的印度搶劫一空,把更富強的中國劫了再羞辱,今日還想欺壓,這種大賊有何值得欣賞?
    為何字裏行間,對歐美,對中國,總是兩把尺?中國出現偉大領袖,有什麼問題?大陸國家,歷史上,四面有敵人,不自強,必被滅。元,清,中國已被滅國最少兩次。不是我們不安份,是別人不讓我們平靜!
    偉大領袖,人民受苦?鄧小平不偉大?唐太宗不偉大?只有不理性,愚民而玩弄權術的偉大領袖才是人民的悲哀,希特拉如是,日皇裕仁如是。英國一樣有戰犯領袖,維多利亞就是,只是被侵略國太弱,而且其歐美好兄弟眾多,當時的世界由他們說了算,所以沒人能向其報復,其人民才可以享這麼多年太平。
    今天歐美對中國的打壓已為陽謀,不必多說。世界已不是以往我們認識的世界,不要再以過去50年的眼光看世界吧!
    語氣過份了!請見諒!

  2. 1. 在人類近代歷史, 西方世界主導科學和技術發明與發展, 貢獻巨大是鐵的事實, 但功不抵過! 西方世界使用先進的科技開發軍用設備, 恃强凌弱為非作歹, 隨意對其他國家和其他種族發動戰爭, 進行殖民統治和掠奪, 大規模販賣毒品殘害平民百姓, 在某些地方甚至進行屠殺, 簡直近乎種族滅絕, 犯下滔天罪行!

    2. 引用文章中的一段:
    “中國傳統是死者為敬。作為個人,尤其是別國的政治人物,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尊敬。像國與國交往裏,中國還要尊重英國的名義元首,這是禮。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現實,歐洲列強侵華的過程裏,英國是最大罪魁,單只鴉片販賣便是犯了反人類的罪行,中華子孫是不可能忘記寬恕。兩場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略,都是刻在歷史,銘記在心。與此同時,英國的販賣黑奴,在美洲建立奴隸制,犯下的罪行更大。人類歷史不能將之輕易抹殺。英國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都屬破壞人類文明,邪惡的制度,國際社會要群起而攻之,將之徹底埋葬,不容繼續在世界肆虐。"

    3. 尚幸中國已經高度重視科技發展數十年, 也已擁有自己的遠程精準超音速可變軌導彈和強大的核彈, 足以自我保護。如果再有中美戰爭, 中英戰爭, 和/或中日戰爭, 中國不會又像一百年前一樣一味捱打, 中國已經有了反擊實力, 除了攻擊他們的軍事基地, 還有能力把戰火帶到並覆蓋他們的整個國家本土, 因此相信中國有足夠的威懾力阻止大規模戰爭發生。

    坦言集:英女王之死

    英女王逝世,兒子查理斯繼位。在一個君主立憲,國王再無政治權力的國度,這樣的人事更替無足輕重。歐洲不少國家也有王室,也有更替的情況。英女王高壽,在位70年是例外,可她在位多少年亦與英國政府、英國國運沒多大關連。歐洲王室的更替一般國際新聞都少報道,這些歷史殘留下來的王族寄生於現代國家,只是滿足這些國家的一些歷史情懷,實際意義與作用不大。英國王室一如其他歐洲王室,是絕無可能重奪政權的,它們的存廢也在人民與國會的手裏。

    英女王逝世受到媒體重視,一是她是大英帝國的君主,大英帝國是在美國霸權之前的全球霸主,因而有一點歷史殘餘新聞價值。

    二是英國以往殖民地眾多,殖民地的奴化教育造就不少各國的奴才心態,有所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認賊作父。尤其是今天輿論受政治操作,悼念英女王,擺出一個賢君良政形態,為英國代表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塗脂抹粉,製造西方仁愛的假象。以香港為例,痛哭英女王逝世的或許有些市井感情,但更多的是以政治劃界,以殖民地的安居樂業謊言來否定香港的回歸、否定中國,大多是黑暴中人或黑暴同情者。對他們來說,沒有歷史,沒有政治的是非黑白,只有洋人給他們培養出來的奴才心理。

    中國傳統是死者為敬。作為個人,尤其是別國的政治人物,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尊敬。像國與國交往裏,中國還要尊重英國的名義元首,這是禮。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現實,歐洲列強侵華的過程裏,英國是最大罪魁,單只鴉片販賣便是犯了反人類的罪行,中華子孫是不可能忘記寬恕。兩場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略,都是刻在歷史,銘記在心。與此同時,英國的販賣黑奴,在美洲建立奴隸制,犯下的罪行更大。人類歷史不能將之輕易抹殺。英國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都屬破壞人類文明,邪惡的制度,國際社會要群起而攻之,將之徹底埋葬,不容繼續在世界肆虐。

    英女王是英國的元首,也便是英國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兇手,洗不掉她的關連與責任。她的逝世,可說是標誌着大英帝國的沒落,是世界上受其奴役的民眾的喜訊。她的逝世使民眾可反思英國的殖民歷史,乃至歐洲沒落的列強的整體殖民歷史,看到歷史正走向新的方向。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3. 很喜歡看張先生在blog中談及一些自己經歷和想法,每每讓大家多一個角度去啟發思考。長期讀者都知道張先生是希望祖國富強繁榮,人民能安居樂業。
    每個國家也有優點和缺點。見到其他國家的優點,我們可以加入學習,使自己和國家富強。見到缺點,我們應引以為戒,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正所謂「和而不同」。張先生在blog內能容納不同意見,大家能暢所欲言,互相激發思考,實在難能可貴。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