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為什麼國營企業通常經濟效益很差?」

        國企效益差,已是共識,全世界的實踐都證明了這一點。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歷史上也都有重要的私人企業因種種理由被政府接管,政府解決了該企業的財務問題後都急急再將該企業私有化。中國改革開放前基本上沒有私人企業,街邊的雜貨店都是國營的。在1956年中國全國將私企都國有化了,包括街邊的雜貨店,本來的老闆成了僱員,國有化以前老闆兩夫婦朝七點晚十一點開舖,勤力得不得了,店裡日用商品豐富,國有化以後,八小時上班,店裡貨式也越賣越少,顧客進去,也是態度極壞,最好沒有顧客,店員落得省力。

        國企就是國家是老闆,就是最高的高官,董事總經理,也祇是一個僱員,管理層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自己努力也督促全公司的人努力,賺到了錢上繳國家。另一種是濫發獎金福利,吃光用光,虧本了向國家伸手。更多的情形是以權謀私,以國企中的權力,跟自己人的私人公司做生意,轉移利潤,轉移資產,高管會選擇哪一種做法呢?國企理論上是有上級管的,有什麼局什麼委,但實際上企業的運作都在高管手中,高管的權力一手遮天,上面祇能聽聽稟報什麼也管不到。

        事實上即使有情操極高,大公無私的高管,如果其它同事都不認同他的做法,他也是做不長的,會受到排擠,更多的情形是下面的人貪了去討好上司,可以升官,大家發財,國企的無效率根本是制度本身的毛病,不可能改變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