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前,市場上一片樂觀情緒,認為促經濟是主題,防疫政策可能有調整,要積極回應外資訴求,放寬平台管控,結果卻令人困惑,防疫依舊是動態清零政策,絕不動搖,對外資及平台經濟明確的提出是加強監控。
所謂監控也沒有法律條文界定多大範圍?如何進行?市場疑慮沒有消除,反而更添疑慮。
國家資本不用討論了,國家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私人資本跟外資就不同,如果它們都是守法經營,國家能去管嗎?如果它們經營中有違法行為,現在法律都已有規範,所謂監管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工廠在中國,市場在中國,這些資本大約暫時不會走。如果工廠在中國,市場在外國,這些資本很可能要離開中國,去一個對資本更友善的地方經營。至於新的資本,如果是外資,大概不會投回中國,政府要管又不知如何管法,在外商眼中風險太大。
至於中國擁有資本的人,也會擔心他們資本的安全性,政府政策越嚴厲,這些人走資的欲望也越急切。
改革開放,引進外資起了重大作用,如果經濟體中資本的投資意欲下降,經濟就會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