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香港疫情」
第五波疫情自二月初開始,來勢洶洶,曾達每天五萬多人確診,當時香港大學醫學院有一個團隊,發表了香港疫情預測的報告,我當時說這樣的研究報告,建立在外國經驗,香港社會實況的大數統計基礎上,應該是非常正確的。那報告預測這一波的感染人將達184萬,3月14日確診人數會出現拐點,4月23日確診人數會降到千人以下,現在看起來預測全中,那報告下半部說隨着四月底政府放開社交措施,第六波疫情將在六月爆發,可能會有220萬人確診,每天有500人入院,我相信後半部份的預測也會很準。
所以沒有打針的應趕快打針,年老體弱的應該打第四針。
經過這樣兩波大感染,再加上防疫針,香港社會上應已建立防疫屏障,以後會有零星發病,但不會大流行,而病毒的毒性已變弱,那就成為一種風土病了,再遠的情形就是「測不準」了,耍因應時勢應對,最理想情形就是成為一個風土病,不用特別理會了。
上一次沙士,病毒突然來了,也突然走了,這一次病毒大概不會消失,但變異結果變得不那麼有害,也符合病毒變異的基本規律。
根據世衛的報告,Omircon的傳染性大概是Covid 19初期病毒傳染力的10倍,戴口罩可降低10%的傳染風險,追蹤,隔離都是無效的。
所以港人還是要有思想準備,準備平安渡過第六波,對於年輕健康的人,大概90%感染以後也是無症狀或輕症,現在香港已有得病經歷的人已經很多,所以也無需太緊張。
現在再來強檢清零,似乎沒有意義,首先是清不到零,以清零為目標就會沒完沒了,更重要的是無需清零,少量爆發的輕症,花太大社會成本去清是不合理的了,希望香港不要再搞什麼全民強測,目標清零,那就是在擾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