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兩篇股市隨筆。
「通脹和美國加息」
美國最近公佈上個月通脹8.8%,四十多年來最高,先說說通脹成因。2019年Covid開始,社會活動停頓,西方大量印鈔補貼平民,援救企業,當時生產停頓,供應停頓,但由於印鈔發錢給百姓,需求並無減少,通脹開始。接着疫症蔓延,生產鏈,運輸鏈,分配鏈都受到干擾,物資缺乏,或送不到需要地方,通脹變得更厲害。2021年疫苗成功研發,西方生活漸漸正常,消費,旅行大幅回升,但生產跟不上,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大漲,通脹已是不可收拾時,發生了俄烏戰爭,俄烏同是世界能源和農產品的重要供應國,出口受阻,加上西方制裁火上加油,通脹變成現在這樣十分嚴重。
美國已完成QE,接下來要縮表,現在可能的速度是950億美元/月,經過兩年超寬鬆QE,美國的游資泛濫,銀行借不出的錢又不願意買債 (加息就虧),都存入聯儲局,所以縮表暫時不會影響美元的流動性。現在縮表並非在市場沽出美債,而是在到期日由聯儲局交還給財政部註銷,財政部本來是要發新債來還舊債的,聯儲局還回來了,不收錢,財政部就可以少發一些債。今年的財政部發債總額大概可大大減少,這本賬祇有財政部最清楚了,所以縮表是聯儲局和財政部一起在做,短期內不會影響美元的流動性,對美國經濟影響很小。
聯儲局對抗通脹另一招就是加息,現在最鷹派的代表表示,每次加0.5厘,今年加7次,加到3.5厘,這個影響全世界經濟非常大,美國內消費及投資一定大減。本來買樓買車的可能放棄不買了,本來要擴充業務的,也放慢了,最鷹的專家認為道指可能跌20%,現水平上再跌10%,最鴿的專家認為對美國經濟影響不大。
但對新興國家影響的可能很大,美息上升,資金回流美國,美元上升,這都已經在發生了,新興國家貨幣下跌,但要還的是美元債,就變得很吃力,引發貨幣危機,資產下跌,這在歷史上也發生多次,是美國利用資本在割新興國家韭菜,形同搶奪財富。
中國和香港有巨大儲備,特別是香港,現在是世界資金集中地,受到的衝擊會較小。
現在世界亂糟糟,中國疫症,美國加息,加上俄烏戰爭,所以投資者小心為上,以防守投資為主,多揸現金,伺機而動。
說得好, 說得透徹, 說得貼地。
中國做好自己的事, 就行了。
強詞有理:沒有贏家
俄烏戰爭對世界帶來的重大衝擊,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交戰雙方毫無疑問是最大輸家,俄羅斯賭上了國運,烏克蘭則被炸成廢墟,雙方損失都無法估量。歐盟也好不到哪裏去,明知被美國綁架卻無法掙脫,還要擺出一副敵愾同仇、大義凜然的姿態,對俄羅斯極限制裁,自身也遭受重創,真是有苦自己知。
明眼人都知道,美國才是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主要目的是削弱乃至擊垮俄羅斯,其次是為了進一步控制歐盟。表面上美歐關係密切,團結一致,實際上同床異夢,各懷鬼胎。美國既要利用歐盟,也要防範歐盟,絕不允許對方超越自己。尤其近年歐盟不斷強調戰略自主,大有另起爐灶之勢,更是引起華府高度警惕。從唆擺英國脫歐,到利用俄烏戰爭綁架歐盟,都可以窺見美國的「鬼心思」。
最令美國無法容忍的是,近年歐元全球支付比例不斷上升,儼然與美元並駕齊驅,去年甚至一度反超美元。而早前俄羅斯與中國簽訂遠東天然氣供銷協議的大單,也全以歐元結算,嚴重動搖美元霸權地位,令老美恨得牙癢癢。俄烏戰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歐元走勢隨之逆轉,美元再受追捧,可見一切都是美國在背後搞鬼,不僅僅是為了對付俄羅斯,也是為了收割歐盟。
歐盟當然知道美國的鬼心思,卻不能也不敢反抗,只能乖乖聽從擺布。即使是相對理性和獨立的德國和法國,也無力阻止,反而選擇同流合污,徹底淪為美國附庸。很明顯,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果這場戰爭繼續拖下去,歐洲勢必面臨更為嚴峻的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和供應鏈危機,恐怕一蹶不振,再也逃不出美國的五指山。有人說,無論是歐盟還是歐盟成員國都很無能,既表現在個別領袖的外交干預失敗,也表現在集體干預失敗。沒錯,「無能」兩字正是歐盟領袖的寫照,如果默克爾目前仍擔任德國總理,情況是否會有不同?
當然,美國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它看似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其實未必,長遠來說也許反而是最大輸家。經此一役,美元霸權固然搖搖欲墜,美帝色厲內荏的本質更是暴露無遺,不是恐嚇,就是制裁,除此之外還有甚麼板斧?如果有朝一日連歐盟也不願受其擺布,美國還敢單獨挑戰俄羅斯嗎?
評論員 陳競立
警告勿過早下定論 李顯龍指美不應孤立華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5%85%A9%E5%B2%B8%E5%9C%8B%E9%9A%9B/odn-20220412-0412_00180_005/%E8%AD%A6%E5%91%8A%E5%8B%BF%E9%81%8E%E6%97%A9%E4%B8%8B%E5%AE%9A%E8%AB%96–%E6%9D%8E%E9%A1%AF%E9%BE%8D%E6%8C%87%E7%BE%8E%E4%B8%8D%E6%87%89%E5%AD%A4%E7%AB%8B%E8%8F%AF
【本報綜合報道】俄烏戰爭衝擊中美關係,加劇印太局勢緊張。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周日警告,美國不應孤立中國,並把戰爭定義為民主和獨裁之戰,否則令中美關係雪上加霜。
李顯龍稱:「你必須非常小心,不要以一種中國已經自動站在錯誤一邊的方式來定義烏克蘭問題。假如我們談及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很多國家會參與,即使中國亦不反對,實際上會私下支持。」他又指,中美雙方缺乏互信,若要共存就要重新往來並逐漸建立互信,必要時做出協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表示,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制裁不斷升級無助緩和局勢,反而給疫情中的世界帶來更多問題。他批評美國把制裁當作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一面對俄羅斯揮舞制裁大棒,另一面卻對俄羅斯抄底,大肆購買俄羅斯石油,質疑制裁沒有道義可言,強調美國沒有權利讓各國人民為其戰略私利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