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隨筆
「阿里巴巴 (9988)」
阿里巴巴股價從去年3月份220元/股不斷下滑,今年3月16日跌至每股73元,最奇特的是期間並沒有它運營的壞消息,期間它的業務十分正常,即使在疫情下它的業績實際仍有增長。
股價下跌是不利的「消息」造成的。
首先是中美關係緊張,投資者擔心美國政府會將阿里列入制裁黑名單。阿里巴巴的投資者中,外國,特別的美國的基金投資者非常多,它們擔心阿里一旦列入制裁名單,它們持有的阿里股票就要被迫拋售,所以搶住沽出。曾有流言阿里會列入制裁名單,最後卻沒有發生。但接着美證監出了「外國公司在美上市問責法」,要求有權審查所有赴美上市中國公司審計底稿,但中國證監的規定是不准中國公司交出底稿,雙方立場對立,美國宣佈不合問責法的公司都要從美國退市,給了三年緩衝期,從此退市陰影又引發阿里股價大跌。
差不多相同時間,中國監管部門對網絡公司展開了反壟斷調控,市場不知道政府的意圖,不知道政府的底線,阿里受罰,付出巨額罰款,於是股價更跌,一瀉無止境。有趣的是監管網絡公司是跟政府打擊私企發展商同時進行的,市場上風聲鶴淚,許多外資大基金宣佈盡沽中概股,退出中國市場,港股恒指在三月中跌至18000點,跌到5年前的低點。
轉捩點是劉鶴副總理召開了穩定經濟會議,明確提出促進經濟是施政的第一位,市場感覺到政策明朗了,港股短短幾天內回升了4000點。
國內為救房地產業限購,限貸政策都放鬆了,准許發展商發新債,准許銀行放新債給踩着三條紅線的企業,政策大變了。
上星期中證監發文,將制定國安資訊的框架,符合這一框架的外國上市中資公司可以將審計底稿交出,這樣可保護在美上市的中概公司,阿里可以說一定在這個框架內。
而國內的網股的監控似乎也沒有新消息,如果證監的框架一出,網絡公司都知道底線在哪裡。
阿里股價也從低點回升了50%有多,但距離合理估值仍有很大距離,經過去年的風浪很多外國基金害怕沾手中國股票了,甚至中國的投資者也仍有顧忌,信心是要一段時間恢復的吧?
老師,這股的底是否市場錯價,因不利消息而不是因盈利下跌。長線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