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再談改革開放」

        剛貼了一篇「改革開放的偉大踐行者——朱鎔基」,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指出發展是硬道理,祇有經濟發展了才談得上別的目標,但當時沒有從公有制過渡到市場化的經驗,他祇能「摸着石頭過河」,但是他找到了朱鎔基,找到了中國特定社會條件下過渡到市場化的道路。

        「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祇有兩條:一條搞私有化,鼓勵私人企業發展,有條件私有化的國企也要私有化,一些關係重大的行業,例如銀行,軍工企業,也應增加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影響力,避免這些企業依靠特權靠在國家身上啃國家。另一條正確方向就是搞市場化,市場的事由市場決定,政府盡量少干預,政府不停地出政策,刺激這個,壓制那個,干預訂價,最終都是好心做了壞事,市場真正失衡,發生系統性危機也許需政府出手,那樣的情形是極少見的。

        人性生來是自私的,為自己利益工作,他的能力會發揮到極致,如果做不做36元,搞平均主義人就選擇偷懶,這是世界上無數社會實踐證實了的。

        可是為什麼總有一種思潮,希望國進民退,大搞國有化呢?

        答案也很簡單,政府容易管理。

        設想改革開放前,全中國沒有民企,一個雜貨店,一家小飯店都是國營的,雖然服務惡劣,但是所有人都要聽政府調配,政府是老闆,管每一個人都名正言順。

        私企大量出現,不靠政府出糧,在尊重私有產權的前提下,政府就不能干涉它們的運作。如果私企發展到驚人規模,僱員幾十萬,網絡遍全國,掌握大量資訊,可能政府也不知道的資訊,政府管不到這些企業,不是要擔心這些企業不服管嗎?

        封建時代帝皇都有過打壓豪強的舉措,新時代中這些巨企是不是有些像社會中的豪強?如果它們勢力真的大至可以影響政府決策時,中央政府能容忍嗎?

        近十年裡再也聽不到國企拆細私有化的消息,相反有國企合併形成更大國企集團的消息,近十年裡政府干預市場的消息無日無之。

        更傳出私企已經完成歷史使命這種說法,傳出國家購入私人巨企一股「黃金股」,派人入董事局這種說法,私企老闆們能安心經營嗎?

        結果是貪官跟老闆,總之是中國的有錢人千方百計將財產搬到外國去。

        如果不能堅持「改革開放」,如果不尊重私人產權,如果隨意改變法規,隨意破壞法規,中國四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就可能毀於一旦,民族復興,共同富裕祇是一場夢,希望「改革開放」依然是主流,中國真正走向富強。

One response to “雜談

  1. 張先生你對此情況擔心嗎?這一次中概股的大跌,很明顯就是外資用腳投票—– 他們並不看好。我個人對索羅斯沒有好感,但他半年前說的話卻一語成籤。現在一些只能留在港股的資金,都不敢投資新經濟有活力的股票, 只泊在一些傳統的行業例如銀行及資源股。但這些都是沒有活力的公司,根本不能與同業在國際舞台上爭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