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隨筆
「降准的啟示」
總理李克強上週五提及可能降准,昨天已正式宣佈本週三也就是本文貼出時正式執行,釋放出1.2萬億資金。而也是昨天新聞,中央政治局會議結束,主題是明年經濟的部署,大前提是穩中求進,積極而穩健的財政政策,具體來說是要支持內需消費的增長,促進房地產穩步健康發展,沒有提及「房住不炒」,再聯想到中證監表示正與美國證監當局商討中概股在美上市地位問題,相信中美在經貿,金融領域是不斷在談的,雙方都有籌碼,也有共同利益,祇是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妥協,找到雙方都可接受的安排。
綜上所述,經濟發展又成了政策的重點,很多調控打壓可能會略為鬆綁。
經濟如果繼續下行,其它都是空話,相信今年底至明年中應該還會有有利市場的消息出台。
中美在各個方面(包括金融政治科技等等)逐漸走向脫鈎, 這是大勢所趨, 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中國無得強求中美在各個方面繼續掛鈎, 中國已經不需要繼續屈辱求存。
龍七公:中美金融脫鈎 香港及早綢繆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A6%81%E8%81%9E%E6%B8%AF%E8%81%9E/odn-20211208-1208_00184_010/%E9%BE%8D%E4%B8%83%E5%85%AC%EF%BC%9A%E4%B8%AD%E7%BE%8E%E9%87%91%E8%9E%8D%E8%84%AB%E9%88%8E-%E9%A6%99%E6%B8%AF%E5%8F%8A%E6%97%A9%E7%B6%A2%E7%B9%86
今日 11:41 中國財經
中國據報將收緊科企尋求海外融資規定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china/article/2988329/%E4%B8%AD%E5%9C%8B%E6%93%9A%E5%A0%B1%E5%B0%87%E6%94%B6%E7%B7%8A%E7%A7%91%E4%BC%81%E5%B0%8B%E6%B1%82%E6%B5%B7%E5%A4%96%E8%9E%8D%E8%B3%87%E8%A6%8F%E5%AE%9A
英國《金融時報》(FT)報道,中國將收緊科技企業尋求海外融資的規定。
報道稱,中國擬編製黑名單,預計將嚴格限制初創企業吸引國際資本和海外上市採用的主要渠道。
「西方等於國際」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香港創科發展難離內地。
社評:商湯捲入中美鬥爭 香港創科發展難離內地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a4%be%e8%a9%95/article/20211215/s00003/1639505252733/%e7%a4%be%e8%a9%95-%e5%95%86%e6%b9%af%e6%8d%b2%e5%85%a5%e4%b8%ad%e7%be%8e%e9%ac%a5%e7%88%ad-%e5%89%b5%e7%a7%91%e7%99%bc%e5%b1%95%e9%9b%a3%e9%9b%a2%e5%85%a7%e5%9c%b0
……
香港社會習慣從西方視角看世界,面對世局巨變,部分人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參與內循環,有很多疑惑,甚至擔心香港失去「國際城市」光環。西方出現反全球化現象,加上中美脫鈎,香港確需重新思考自身定位,惟不代表香港不再是國際城市。「西方等於國際」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中國發展內循環不是搞閉關自守,而是要實現經濟轉型,邁向由消費帶動的發達工業社會形態。中國崛起撼動西方,是因為如果中國10多年後真的成為發達工業國家,百多年來國際秩序以西方為核心的情况將被打破,大有可能變成東方西方「雙核心」,兩者未來如何互動無法預料,然而當中國成為國際格局核心,香港只要奮發求進,定可在國際舞台找到顯眼角色。
董禮霖
邪惡的美國幾時尊重過國際規矩。總之擘大屎眼講大話,獨裁想點霸道就霸道。口講自由貿易,而本身卻不尊重平等。
Victor Fok
其實好易理解美國佬的心態, 看到有機會威脅到美國的香港或內地公司就先行打壓, 還講什麼自由貿易公平競爭嗎?
Kailim Chung
美國已經迫使中國在紐約上市企業回歸,幫助香港、深圳、上海金融市場發展,同時保證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科技創新方面與中國脱鈎,高新科技會在中國蓬勃發展,繼而擴展到中國友好地區;情形與5G一樣,中國基站建設已經差不多覆蓋全國,將會有足够產能供應傳統友好亞非拉市場。美國現時基建及民間高新科技生活化比中國差很多,繼續下去,可能十年八年後比亞非拉還差。
其實,因應特朗普幾年前提出與中國脱鈎,中國已經多方面脱離美國。特别是貿易方面,原來美國是我國貿易第一大國,三幾年間第一大已經是東盟,第二是歐盟,美國變成第三。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幾個月之前説,美國不會與中國脱鈎,其實是中國正在脱離美國。
中國在科技創新發展方面,亦正在與美國脱鈎。損失的,當然是美國一方。
Phoenix Leung
看印尼冷待布林肯, 叫他飲下咖啡就知世界形勢已不同了
Jackie Tong
老美的壓力越大,讓中國政府有更多機會展示其處理國際事務的新方法。它展示了一個大國進化的自然過程。中國也列出了對老美實體和個人的廣泛制裁清單。 商務部表示,這些人及其家人將無法進入中國大陸、香港或澳門,相關公司和機構將被限制與中國開展業務。因此,前國務卿蓬佩奧和商務部長羅斯被所有美國跨國大公司所迴避,丟失最賺錢的職位。 他們最終成只能在智庫打工。
世界上不只有美國。歐洲、非洲、東南亞。美國有能力把它們吃光嗎?
很好的分析!!!
坦言集:戰與不戰
12月15日,俄羅斯外交部遞交給美國兩個協議的建議書,一是俄美安全協議,另一是俄國與北約的安全協議。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北約東擴武力部署於俄國周邊,俄國不得不反應。即使沒有烏克蘭,雙方演變成戰爭的機會正在增加,普京的要求是從軍力競賽轉回到外交的政治談判,把爆發戰爭的機會降低。不過,普京的建議不僅是抑止北約的東擴,甚至要求北約退回1997年東擴之前的局面;建議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美國與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的協議,但美國在近年違約。
俄方的建議包括:北約把在中歐東歐的駐軍、軍事基地等撤回1997年前的北約範圍,再不部署軍隊,停止把東歐和前蘇聯國家納入北約之內(當前是針對烏克蘭與格魯吉亞)。在商定的邊界地區不舉行一個旅以上的軍事演習。禁止雙方部署軍艦、戰機於可攻擊對方領土的地方,禁止雙方在本國以外裝備核武器(主要針對美國在歐洲所設的核武裝置)。雙方不彼此視為對手,以和平政治方法解決紛爭。
這些建議實際上是把美國在冷戰後趁蘇聯瓦解所作的軍事擴張,打回冷戰前,雙方退避三舍。在俄羅斯而言,從冷戰起便是對美防禦,蘇聯瓦解後,盡是守勢。在美國而言,從二戰後一直採攻勢,冷戰時因蘇聯的核威懾而暫時未能在歐洲、中亞擴展,但成功瓦解蘇聯之後,便全力在全球擴張軍事經濟勢力。對俄羅斯仍是沿用這個戰略,不達到俄羅斯如蘇聯、南斯拉夫一樣的解體,是不會停止的。
美國借北約東擴到今天在俄國周邊部署導彈、軍事基地與核武器,以及在烏克蘭進一步對俄的壓迫,普京視為牴觸了俄羅斯退無可退的紅線。今次提出建議,目的是尋求與美國及北約從根本上解決衝突。但是,普京並不迷信美國。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被普京任命負責建議的協議工作,他公開說美國與北約拒絕的話,西方要面對歐洲進入軍事對抗。俄羅斯似乎是在企圖政治解決之外,提出最後通牒,戰與不戰的決定在於美國和北約(也即包括歐盟的法、德等)。
美國可以強硬,因為歐洲戰事一起打擊的是歐盟與俄羅斯,美國正好一舉兩得,歐俄同敗,美國更可再發戰爭財。但美國有能力戰勝嗎?戰事一起,最大得益的應是中國,而非美國,也是北京武統台灣、威懾東亞之時,美國會打嗎?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