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通脹重臨?」
美國發生高通脹已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當年通脹失控,通脹率最高升至15%,當時聯儲局主席伏爾克不斷加息,最高曾加至20厘才將通脹壓下來,這麼高的利息當然引發衰退。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算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美國未見過通脹失控。
今年以來美國通脹不斷上升,10月份官方的統計數字是6.3%,要知道市場共識合理的通脹率僅是2%,現在遠超這個數字了。
聯儲局局長鮑威爾和財政部長耶倫都說高通脹是暫時的,大概會繼續到明年下半年就會回落,他們沒有詳細解釋他們的理據,可以理解為全球的產能其實很高,疫症引致的生產鏈斷裂和紊亂祇是暫時的,但現在工資都在上升,工資是祇升不降的,生產成本上升跟需求巨大 (跟鈔票泛濫有關),共同推動通脹,這一次可能通脹真的會重返。2008年金融海嘯跟2020-2021年疫症都是靠央行發鈔渡過的,雖有危機,但世界經濟幾乎是無痛地渡過了危機,但當高通脹來臨時,別無選擇,祇有加息一條路,加息對經濟來說是痛苦的,大多數企業都要勒緊褲帶,槓桿太高的企業可能捱不下去。
COVID是百年未見的,全球的大規模QE也是百年未見的,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是歷史上未見過的。
現在貨幣是一張紙,沒有了掛住貴金屬這個錨,政府赤字沒有底線,各國國債所代表的財富在經濟體系中其實是不存在的,經濟體系建築在浮沙上,我們能依靠的祇是實際創造價值的農業,工業的經營活動,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多,沒有理論能解釋今天的經濟現狀,沒有理論能指出未來的變化方向,陷阱處處要提高警覺。
附帶提一句,幾十年都沒有高通脹,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幾億廉價勞動力進入全球生產鏈,八十年代初中國工人的工資祇有香港工人的十分之一,美國工人工資的三十分之一,大量中國廉價勞工生產效率都非常高,令所有製成品的成本大降,全世界才享受到幾十年的低通脹。時至今日,中國的勞工成本仍是遠低於歐美日發達國家的,中國仍有競爭優勢。
影響深遠!!!!
社評:化肥停出口世界受衝擊 格局變中國話語權提升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a4%be%e8%a9%95/article/20211115/s00003/1636912665551/%e7%a4%be%e8%a9%95-%e5%8c%96%e8%82%a5%e5%81%9c%e5%87%ba%e5%8f%a3%e4%b8%96%e7%95%8c%e5%8f%97%e8%a1%9d%e6%93%8a-%e6%a0%bc%e5%b1%80%e8%ae%8a%e4%b8%ad%e5%9c%8b%e8%a9%b1%e8%aa%9e%e6%ac%8a%e6%8f%90%e5%8d%87
……
……
中國獨特的變化在於經濟發展已經成熟,而國際社會面對一個普遍問題是氣候惡化,中國既然承諾了實現碳排放到2030年達到峰值,就必須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可以預期,類似化肥高能耗之類的產品遭到禁止出口的做法,今後會陸續有來。一個國家的任何政策,畢竟應該是首先考慮本國自身利益為首要,而禁止對環境污染大的產品出口,也會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國際格局在多個方面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目前很多爭論在於中國的影響,當中很多是基於兩國或者多邊的矛盾,中國禁止出口化肥及其帶來的影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國際化肥市場以至糧食市場都會受到衝擊,這種矛盾,並非中國主觀上可以製造出來或者避免的,中國只是順水推舟而已,而客觀上造成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也是水到渠成的問題,無謂用陰謀論去過度解讀。
Sowe Ho
中國作為壓抑全球物價的角色已經過去,西方要好好準備過緊日子了!
貧富差異只會增加, 因適應通脹能力低, 社會會續躁動!中產下遊化,樓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