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全民富裕」

        再過14年,也就是2035年,或者再推遲十年,要達到「全民富裕」這樣一願景,在中央領導人講話及一些文件中已見提及,當然願望是好的,不知具體有什麼政策?

        「美團」送貨員工資太低,福利太差,缺乏保障 (保險不足?) 是政府正式提出批評,「美團」已表示會跟進,這樣的事政府也要管,不知是否跟「全民富裕」的願景有關?這種事祇是一家公司內部的勞資問題,送貨員不滿意自己會離職,離職的人太多,「美團」自然要加工資,加福利,不需政府管。我早前Blog中專門提及「美團」,送餐成本高昂,能否盈利成疑,政府還介入,要求提高送貨員福利,如果美團做不下去,關門了事,那麼多送貨員豈不是要失業?愛他變成害他。

        政府不應管太多事,看到私營企業壯大也不應緊張地去管控,這些私企它要遵守法律,出發點祇是為了利潤,不會造成政治問題,過份監管影響了它們再投資的積極性,經營的積極性。

        也不是說政府部門不能管,但在出招之前要做好諮詢,讓市場有準備,能不管的就不管,要讓中國有真正的市場經濟,祇有經濟發達了,整體富裕了,自然也就成了富裕社會,太多政策祇會扭曲市場。

2 responses to “雜談

  1. 老師:
    我有另一個看法。暫且不論中央管東管西對不對。我只提一個過去的例子。當年亞洲金融風暴,香港嚴守市場經濟原則(入市救市除外),任由樓價下跌,任由銀行收回供款人的抵押單位,結果,香港內傷了七年。新加坡面對同樣情況,但新加坡要求銀行向業主提供再融資,延長還款期,和供款人共渡時艱。結果,新加坡受的傷害遠比香港少,而其經濟復甦的步伐亦較香港快數年。
    至於社會底層勞工,在議價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被大機構剝削,也不是簡單的東家不打打西家的情況。香港未有最低工資時,一般侍應的時薪只是15至20元。這種情況在香港已發生多年,只是社會上層人士習以為常,不多理會。
    治大國如烹小鮮,聽國內朋友所述,政府已向多間大機構商討家庭友善安排,以上下班時間和學校或托兒所時間對接,方便上班人士照顧子女。這樣細心的政府,不是香港政府可以比較的。我們香港中產家庭,每天就為子女照料而煩腦,沒家傭的就更大問題,所以新一代連生孩子也放棄了!
    我再舉一例,就是股票交收安排。根據國際標準,T+1或T+2是常態,而且錢貨是交易後才安排的,其間為了管理交收風險,十分複雜的按金計算方式應運而生,而背後由結算所到經紀,再由經紀到其客戶,一層一層,千絲萬縷,極其繁瑣,一有什麼大事,交收風險極大。不過,中國是以一戶一碼,結算所直接有投資者的資料,交收以前端監控,即有錢才可買,有貨才可賣,交收風險近乎零。這一個設計,是在朱鎔基年代已經有初形,而且成功發展至今天的模樣。這個曾經被歐美批評有違國際標準的交收制度,經過多年的驗證,不但證明是成功的,而且省時省力。
    總結一句,中國政府有時做事,其政策目標是很遠的,一般人未必看很清楚。有時,我們只能”信”。

  2. agreed in a certain extent as human is usually short sight and look for benefit upfront .
    trust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eople takes years to build and also people see the government lack ability to solve HK chronic problem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