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生產率躍升,是社會進步原動力」
人類歷史上農業社會經歷了很長時間,社會結構也很簡單,一邊是貴族地主,一邊是佃農或奴隸。一直到蒸汽機發明,開始出現蒸汽機推動的紡織機,火車輪船和軍艦,鋼鐵工業,煤炭採礦也發展起來,此時出現了企業主與工人,也出現了大商人,高利貸者。此時最發達的歐洲,開始出現反皇權的思想,所謂人權,自由,平等都是針對享有特權的貴族及皇權的,開始出現議會制度。
每一次的生產效率大提升,都跟技術和工藝的進步有關。福特的T型汽車大量生產以及以流動生產線方式進行的大規模生產,革新了整個工業界。福特工廠的工薪三倍於其它車廠,但每台車的成本仍能低於同業,汽車成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
同時交流發電的技術成功,電動機發明了,跟發明蒸汽機一樣,工業開始電氣化,進入新階段。
近代智能手機,互聯網,衛星通訊,人工智能,都極大地提高生產率。
下一個拉動經濟的大革新大概是綠色能源以及電動汽車。
隨着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形態也在變。在發達國家,中產佔人口的大多數,但隨着資本的積累,擁有資本跟沒有資本的人,財富差距越來越大。
將來的健康社會,大概是有效的法治社會。法律就是個人和國家之間的契約,政府負責維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並通過徵稅和福利政策,從新分配財富,似乎所有國家,有的快些,有的落後一些,將來都會走上同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