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中國農村巨變」

        最近有機會跟幾位熟悉中國農村情況的記者朋友茶敘,了解一些中國農村巨變的情形,不是親身調查,所知可能也是很表面的現象。

        舊中國的農業是小農經濟,一家農戶如果有一頭牛就是富戶了,沒有力量修水利,沒有力量研究新的種籽,生產力非常低,而農村人口龐大,就是風調雨順的年代,能夠糊口就已經不錯了。當時就算是一個有百畝土地的小地主,家中也是很窮的,整個農村處於赤貧狀態。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搞土改,分田給貧農,但基本的生產條件不變,農業沒有大的進步,然後是搞集體化,公社化,造成了1959-1962的大飢荒。

        改革開放以後,土地承包到戶,各家自種自收,生產積極性高了,但小農經濟的根本缺陷沒有改變。

        但是近四十年來,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效率大大提高,變化的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方面隨着中國加工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轉入到城市中,留下的農民有了更多的土地可以耕作。其次農民的土地租賃權可以轉讓,土地就集中到有能力懂經營的人手中,國家還停徵農業稅,甚至給農地耕作補貼,這些懂經營的人,往往以合作社形式出現,讓有地的農民以租讓權入股,收成以後可以分紅,而經營者購置農業機器,興修水利,採用新的農業科技。據說現在農村擁有幾千畝地的種植戶或養殖戶很多很多,他們中的很多人,成了一方領袖,成了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

        這也是一條中國獨特的農村發展模式,政府的目標是保住17億畝耕地,保證大米小麥產量自給。而善於經營的農業大戶就用溫室,暖棚,精細耕作來提高收穫,滿足全社會需要。現在大量進口玉米,大豆,每年超過一億噸,主要是作飼料,發展養殖業,提供動物蛋白。

        經過四十年努力,中國農村也在富起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