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1 )
首先祝各位網友聖誕節快樂。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及 2 )」。
「黃土高原變綠了」
提起黃土高原,一般中國人不陌生,它地處陝西北部中部,還延伸到其它省份,總面積有65萬平方公里,是一種很特別的地理環境,堆積的黃土有二百公尺高,黃土層土質很鬆,不儲水,那裡又比較乾旱,所以歷來都是黃禿禿的一片,植物很少,這裡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共產黨發源地延安,就座落在黃土高原上。
我年輕時曾去那裡鄉村兩個月,住在農民家裡,主要農作物是小麥,一畝地祇能收二百斤,而種籽就要用掉二十斤,貧困可想而知。那裡的地裡舖滿了鵝卵石,為的是壓住土層免被大風吹走,也可起保墑的作用。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起,政府提出一龐大計劃,在黃土高原區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地上不種小麥,改種牧草和植樹,每家每戶種了多少棵樹,多少面積草,由村裡派人核實,政府給予補貼,保證收入不低於種糧,荒山荒坡也承保給每家每戶,種樹種草也給補貼,經過三十年經營,黃禿禿的黃土高原已是一遍綠色,果樹有收入,主要是蘋果,草可以割下來餵羊,餵牛,農民生活大大改善。
黃河以前泥沙多,就是因為流經黃土高原,大量泥沙到下游平原,水勢一緩就沉降在河底,令河底不斷升高而兩岸百姓不斷加高堤岸,而河床比地面高是很危險的,逢到洪泛,只要一處堤岸崩潰,河水到處泛滔,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改道,原因就是河床高出地面,沖出的河水回不去本來河床,黃河曾經流入准河,從准河的入海口入海,現在山東段的黃河是人力造出來的,河床也已經高出地面很多,但現在沒有泛濫的危險了,因為上游城市和農業大量引水,黃河流量不足,每年枯水期 (秋天) 都會斷流,近年來氣候變化,中國西北降雨增加,加上黃河水利有了中央調控,山東段黃河也很少斷流了。
由於黃土高原綠化了,植物保護了土壤,黃河中的泥沙大大減少。
從黃土高原的變遷,可以看到近幾十年國土建設的偉大成績。
看到青山綠水,看到筆直的高速公路和高鐵,看到人民服裝打扮的進步,看到城市的高樓大廈,心中是很高興很感動的,香港很多人不了解大陸的進步,用有色眼鏡看大陸,可能彼此溝通不夠,希望假以時日,雙方能有多些理解。
黃土高原的蘋果園圖片 1
黃土高原的蘋果園圖片 2
我也常跟進中央電視的新聞,看見國家的進步,心中的喜悅,由然而生。也許如我們般,願意了解國家,愛自己的國家的香港人也不少,只是大眾的媒體被各種極端的聲音佔據了!再者,香港政府一直沒作為,商家經商又從不為香港長遠整體利益出發,導致極富及極貧的社會常態,一般香港人由以往的優越感到今天的井底蛙,凡中國都抗拒,香港人自己也是有責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