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1 )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1 及 2 )」。
「經濟學上的兩大迷思」
自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西方宏觀經濟出現了兩樣新「工具」,一個是央行的負利率,另一個是央行做QE。
當時認為這是非常時期央行的非常舉措,短期內會結束,回歸金融操作正常化,但歐洲及日本央行實行負利率至今,也沒有停止的跡象。美國聯儲局去年曾有縮減聯儲局負債表的打算,但很快就證明行不通,大概政府赤字太大,需要發債而市場承受不了。接着COVID-19爆發,縮減負債表再也沒人提,反而無節制大做QE,企圖挽救經濟,保證經濟正常運轉。
也就是說這兩項非常規措已經常態化了,但歐洲,日本的經濟不見好,美國的QE是做完再做,沒完沒了。奇怪的是這麼重大的事卻不見經濟學家出來研究分析,究竟對經濟的「利」是什麼?「弊」是什麼?有沒有辦法量化?將來是否要付出代價?
根據經典的理論,這樣規模的政府赤字及發鈔是必定引發嚴重通脹的,但事實是十年來不見通脹,反見通縮,這是一個複雜問題,可能跟全球人口老化,而消費收縮,而生產自動化提高,產出增加有關,總之很奇怪這樣重要課題不見有人研究,希望能看到有深度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