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再談螞蟻金服」
市場有傳言叫停螞蟻IPO最後拍板的是習主席。
螞蟻盈利最大一塊來自它的借款平台「花唄」,「借唄」,即使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也可以借到錢。正常的年利率達到大約13厘,向它借錢的人達到5億人次之巨,而借出的錢達2萬億人民幣。而迄今為止它的壞賬率不算高,它有一催賬的手法,就是停止欠款人的支付寶功能,而沒有支付寶,今天在大陸生活會帶來極大不便,並且引起旁人對你懷疑。
而螞蟻通過將信貸證券化,向銀行融資,它自己資本大約祇佔2%。
現在問題漸漸暴露,大陸對這些網企的金融活動監管也不足。
螞蟻沒上市投資者很幸運,如果上市以後監管機構才大整頓,股價不知會跌多少?
以上資料也沒有經權威機構證實,還是屬於市場上的悄悄話。
玩抵押債不成,螞蟻下一步會如何走?
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html
螞蟻IPO去到龍門口,馬雲見到空門,卻掛著教訓守門員要如何如何守,後衛要如何如何補位,結果就自己撻Q了。
綜合市場上的看法是,螞蟻金服在淘寳身上其實賺不到什麽錢,最賺錢的是打包賣債,這招其實不算科技或創新,因爲美國2008年已經用過,不同的是螞蟻的比較容易找到槓桿的實數。螞蟻用資本400億放了2萬億債打包賣給銀行和街坊,而美國的MBS,然後就ABS,然後再CDO,之後就是2,3,4無限次方循環桿上桿,所以最終放大了多小倍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
若按國家的管理法,螞蟻的杠桿最多不能超4倍,原本是50倍,螞蟻的盈利能力便大降,估值是不是要變成原來的1/10或更低?筆者認爲未必,螞蟻佔領了大量消費者數據,仍有很多其它出路,比如變成另一個類似中國的VISA或Master Card出現,或用數據幫銀行放債而不是自己放,變成無上限,Visa Card的市值是4580億美元,Master Card 是3290億美元。
這些改變不是短時間的事,同時也要得到銀行門和領導的祝福。
無論變什麼,個人相信下次螞蟻在龍門前一定記得出脚而不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