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日本可以搶去香港的地位嗎?」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最近發表了一篇講話,明確說香港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將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已指示日本有關部門,成立「特區」,準備接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我在Blog中說過,在中國改革開放早期,香港是中國引資的最重要門戶,香港也是中國和外國企業接觸合作的中介人,香港從中獲得巨大利益。現在香港在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呢?我們還有什麼優勢呢?
首先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所以香港成了外資進出中國的門戶,經過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外資可以基本自由地進出中國市場,涉及的金額很大,以千億美元計。其次,香港股市是內地企業上市集資的重要地點。再其次由於香港無資本增值稅,無遺產稅,所以吸引大量資產管理公司來香港,吸引大量投資基金來香港,其中包括大陸的富人的資產。
檢視一下以上的幾項,由於都連系到大陸市場,我看不到日本的「金融特區」能做些什麼?
香港現在是中國的特區,在中國管治下,中國對在港的投資都可以放心。新加坡處心積累想從香港的金融活動中分一杯羹,成效都很小。日本怎麼可能發展成聯絡中國市場的「金融中心」?
隨着國內的進步,港人已經失去了作為大陸與世界市場接軌的中間人角色,香港也失去了向國內展示西方較先進管理模式的示範作用,我們的物流中心的地位還在,但重要性正在下降。
港人賺大錢的黃金時期已過,但我們如能與時俱進,向大陸向週邊國家和地區提供各種服務,港人的生產力仍在,保持一個較高的生活水平依然做得到,如果我們不斷內耗,精力花在一些不現實的目標,甚至反體制,反現有秩序,我們可能淪落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