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2 )

        「香港在國家發展策略中的地位下降」

        這次習主席南巡廣東深圳,提出發展大灣區經濟,以前大灣區發展香港似乎有領頭羊的地位,這次大灣區發展的引擎祇提到了深圳,香港政府的領導人和商界領袖似乎有一種失落感。

        回頭看看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大政策,在此之前,中國在階級鬥爭的意識形態主導下,閉關鎖國近三十年。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的企業事業領導人,對於外國的情形可以說所知極少,港人在當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個是港人直接向國內投資,香港的加工工業向國內轉移,享受到很多優惠待遇,香港發揮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成為中國引進外資,或同中國進行貿易的中介人,不少港人從中獲取巨大利益。

        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自己積累了龐大資本,對香港資金的需求不再迫切,換一個角度看港人去國內設廠,要跟內地的本地人競爭,通常港人沒有優勢,港人向國內投資的重要性大減。

        另一方面,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外國的情況,外國企業的運作模式,國內的人都已熟悉,加上資訊流傳快速,國內的企業跟外國公司打交道,根本不需要香港人做中介,所以香港在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局中重要性大減。

        香港今天仍有優勢的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人民幣一天不能自由兌換,香港就仍有此一優勢,國內企業來港上市,吸引國際資本,國內市場通過與香港市場的連接,例如「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渠道吸收外資。另外香港還發展成亞洲重要的財富管理中心,大量資金屯留在香港,香港從中獲益。

        港人要清醒地意識到,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局中的地位正在下降,如果港人還有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固步自封,香港的優勢還會進一步削弱。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