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2 )
「從中芯國際看中國晶片產業」
中芯國際10月16日公佈至9月底第三季收入由原來估計增1-3%上調至14-16%,毛利率由原先預期19-21%增至23-25%,都大幅超過預期。
更有一重要新聞在10月11日發佈,基於中芯N+1芯片用FINFET技術芯片,所有IP全自主國產芯片流片測試,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所謂N+1就是在14納米基礎上再切割相當於7納米晶片試產成功。
美國用晶片技術壓制中國,中國被迫加速發展自己的晶片工業,看來有了重大突破。
在晶片的使用上,14納米技術已能滿足95%的晶片應用用途,7納米及5納米晶片祇用在高端手機上,軍用及航天用的晶片,功能是關鍵,安全是關鍵,更不大在乎晶片的大小,而在晶片小至7納米,5納米,也已達到摩爾定律的極點,英特爾 (INTEL),美國電腦業及晶片業巨頭,都已宣佈他們不再投入更小尺寸的晶片的研究,成本/效益可能已不成比例。
所以以中芯國際所代表的中國晶片製造在量產14納米一年後,又開發7納米技術,而毛利率上升,說明它的產品良率在提高。
中國的晶片供應,現在國產的大約不到20%,市場空間非常大,像中芯國際 (981) 這樣的工廠前途光明。我並非鼓勵大家投資在中芯,因為國內跟香港對它的估值相差很遠,外資行對中芯的估值更是大大低於現價,什麼時候,股價可能在什麼價位,真的無從說起,但美國的打壓,真的是在逼中國快速補足這一根經濟中重要的短板,晶片設備的製造商很多都不是美國的,中國給它們訂單,它們不一定聽美國那支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