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2 )

        「美國對中國科技戰?」

        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的科技,工業一直遙遙領先東方,而現在西方猛然驚覺中國已在5G,量子計算及A1的很多領域超過西方,從西方的觀點看,當然是不能容忍的,如果讓中國在這些領域超前,不僅代表着巨大的經濟利益,更導致中國在國際上更大的話語權,趁西方在一些領域,例如晶片製造仍有優勢時,打壓中國便是理所當然的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晶片產業技術超越美國時,美國打壓日本,結果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幾乎崩潰,日本處在美國軍事佔領下,而自身晶片市場不大,依靠美國市場,所以無力對抗。

        今天的中國跟當年日本不同,主權自主,可以對美國說「不」!而自身有龐大市場,美國對晶片的禁運可能反倒促成中國晶片業的大發展。

        中國的晶片用戶,例如電腦,手機等等,生產商用慣了外國某一家的晶片,可能不願意轉用國內廠的產品,美國的禁令一出,反而逼着它們轉用國產晶片。還記得去年七月日本對南韓禁運電子級氫氟酸及光刻膠嗎?南韓馬上在中國找到了替代供應商,日本的禁令祇維持了兩個月就宣佈解禁,但南韓用戶有了新的供應來源又平又靚,不再回頭,日本政府害了自己的廠商,美國的所謂科技戰也可能難以長期繼續,最近好幾家美企申請允許跟華為做生意獲准,我們不太了解中間細節,美國政府這樣做在國內受到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美國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政府要幫自己企業做生意,現在反而是在擋住自己的企業,拱手讓出市場,時間長了行不通的。

One response to “雜談 ( 2 )

  1. 今日 10:19 中國財經

    環時社評:中國面臨應對美高科技打壓持久戰

    繼華為遭美國打壓後,美國商務部有傳將封殺中芯國際(00981)。《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出,這是美國在繼全面圍剿華為後,為癱瘓中國高科技行業正在開闢的新戰場。中國必須實現一些從0到1的跨越,引領一些行業,為對美博弈提供堅實的支點,需要準備經歷一次「新長征」。

    社評指出,美國可以對西方關鍵企業發號施令,從而對供應鏈形成相當程度的掌控,能隨時切斷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關鍵供貨,這是一種根本性的威脅。中方面臨的是一場應對美國高科技打壓的持久戰,幾乎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階段的全過程。

    社評稱,華為、字節跳動、騰訊(00700)等,都擁有了一些應用技術突破,乃至重要的創新,但都是在美國半導體技術基礎上的延伸,整個行業的地基仍在美國人手裏。美國牢牢控制着這個地基,從而控制了對華科技戰的制高點。

    文章提到,由於中國有龐大市場,對美國和西方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完全形成兩個市場的脫鈎不太可能。中國可以利用市場槓桿一定程度上鬆動美國的封鎖,為自己贏得時間。但是市場單獨形成不了對供應鏈面貌的決定力,對此也要有清醒認識。中國只有在某些重要領域走到美國的前面,成為那些領域全球的上游,與美國形成交叉制約力,才能贏得美國在處理中美關係時對規則的尊重。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