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怎麼看出誰的銀根緊?」
從去年開始的社會運動,到今年的新冠疫情,從美中貿易戰,到美中科技戰,到西方制裁香港,香港經濟受到相當嚴重的打擊。早幾個月市場傳聞有某大炒家週轉有問題,當然得不到證實,但近幾天有消息該炒家正在放售一些核心資產,間接證實了該集團銀根緊張的傳聞。有持貨能力的投資者是不會在現在的市道出貨的,情形有點像做孖展炒股的人,被銀行call孖展,不得不在最低價出貨。
今年跌得最慘的就是商舖和寫字樓,有些商舖跌了一半都不至,寫字樓跌20-30%也不出奇,孖展做得太盡,都成了負資產了。
損手的投資者很多,大部份人應都能守得住,借貸太盡的人就危險了,也不能笑他們沒有眼光,沒有人能預料到21世紀還有這麼嚴重的疫症。
大家可以汲取的教訓就是永遠要控制好風險,有許多事是我們不能預料,也不能控制的。
老師
香港的零售我相信好難做。
好多東西拍張照淘寶網就自動找出來,價值大都是街上見到的十分一至一半價錢。
質量方面,只要小心分析淘多幾次,有了經驗就會淘到質量可以的貨。
還有零件賣。例如辦工椅扶手破了,就淘一個椅扶手來自己修換就得。以前就需要買一張新的椅。
老師,請問為了一年後退休,買股作長線收息,現在的內銀四大銀行,仍然可作為收集對象嗎?
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