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美國打壓日本,中國學到什麼?」
日本和西德在二次大戰戰敗以後,經濟很快復興,到上個世紀80年代經濟和科技更是高速發展,人均GDP超過了美國,都對美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當年美國政界評論,日本和德國在吸美國的血,要糾正這一現象。美國1985年在紐約廣場酒店召集英法德日,簽了所謂G5的廣場協議,當然有很多內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德馬克和日本元兌美元要大幅升值,一年之後馬克和日元兌美元都升值了50%。日本和西德都在協議中簽了字,但大家不說的是這兩國都在美國的軍事佔領下,它們的最大出口市場也都是美國,所以不能說「不」,祇能就範。
日元購買力突然變得非常之強,央行當時可能想遏止日元升勢,所以增加貨幣供應,推低利息,客觀上卻推高了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及股市到非常不合理的超買,形成嚴重泡沫。當年東京皇宮的土地價格就可以買下整個加州土地,可說十分不合理,結果泡沫爆破,紙上富貴破滅,給了經濟致命打擊。接着是日元繼續升值,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急促下降,再加上人口老化,沒有輸入外勞的政策,形成了所謂失落的三十年。
相比之下,西德馬克也兌美元大幅升值,但政府嚴控信貸,沒有樓市和股市的泡沫。德國後來又幸運地合併東德,此後歐盟成立,有了歐盟的統一市場,德國經濟一直平穩地增長。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也是由美國那裡學來的,但後來青出於藍,日本產的半導體雄霸世界。1986年美國和日本又簽訂了美日半導體協議,美國的半導體業界又不停地控告日本公司,指責日本偷取專利侵權,很像今天美國政府對華為做的事。當年威極一時的日本半導體業在高日元及美國打壓下極速衰落,但半導體工業並沒有回到美國去,南韓和台灣興起。
美國對中國也是霸道地要人民幣升值,否則就大幅加商品入口稅。還記得溫加寶總理年代嗎?人民幣兌美元在三年裡升值20%,但兩年前隨着中美貿易戰開打,人民幣貶了10%。中國可以說「不」,抵抗要人民幣升值的外來壓力。另外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金融政策要穩住,不能大量放水,控制樓價股價,不讓出現大泡沫。另一個中國有利的地方,就是有本身龐大市場,中興,華為,中國市場就可以養大它們,不像日本,一失去外銷就垮下來了。
要說多一句的是說了日本失落三十年,好像一無是處,其實日本祇是回歸理性,回歸正常。它的工業基礎依然,科技水平都還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也相當高,安倍上台將日元大幅貶值,現在又通過立法,輸入外勞。
如果人口不增加,經濟也無需每年增長太多,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素,人民依然平靜幸福。
美國要壓迫中國最厲害一招是加中國商品進口稅,現在已經做過了,軍事手段又不能用,所以美國已沒有什麼手段來欺凌中國。
美國老百姓可消費價廉物美的中國貨,進口稅不能亂加,要得罪百姓的。美國商界在中國市場有龐大利益,雙方有巨大的互利貿易,美國政府不可能隨意損害這一關係。
中美磨擦長期會繼續,但關係不可能破裂,中國也應放低身段,你強大,別人是知道的,我們批評美國霸凌,我們自己對比我們弱小的國家要多些親善,少些壓力。
同意。曰本是美麗的國家,國民是快樂、長者有尊嚴活下去。冇國那有家?
多謝老師分享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