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平安保險收購匯豐銀行?」
匯豐發佈了半年業績,一如所料業績令人失望。當然也不是匯豐一家的事,全球銀行都經營困難,祇是匯豐情況更特別一些,股價跌穿了34元/股,破了上次金融海嘯時的最低價。正在沉思匯豐很難脫困,突然有朋友打電話給我,說現在應該買入匯豐!我嚇了一跳,反問「什麼理由呢?」他說平安保險要收購匯豐。
匯豐銀行在港人,包括我自己的心目中,是一家巨無霸企業,居然有人來收購它,似乎不可思議。但匯豐現在總市值祇有6963億港元,也不是太了不起。平安已持有5-6%,如果再收購它15-20%,就是絕對的第一大股東,那也不過是1000億港元,平安絕對有能力籌集到。
以前在香港殖民地年代,香港政府為免匯豐受人收購,還有法律規定,任何人持有匯豐,不能超過1%,保護匯豐的獨立性,現在匯豐已沒有這個保護。
以前匯豐管理層都是從內部晉升的,要年輕就入匯豐,熬到老了才有機會進核心管理層。現在匯豐主席跟CEO都是外聘的,沒有了對匯豐的歸屬感。匯豐的持股者,祇要有好價錢,大概也樂於見到有人出來收購匯豐,這樣想想匯豐,可能出現一個控股股東也非不可想像。
從買家的角度想,平安已在匯豐做出重大投資,看到股價這麼低殘乘機收購,也很合邏輯。
而且匯豐,依然是有可觀的盈利的。
匯豐如果在中資主持下,在香港和中國經營政治陰霾可以一掃而空。
最後匯豐是一家國際銀行,百年老店,掌握了匯豐,可以獲得許多中國金融界可能覺得有價值的資訊。
這樣來分析賣方跟買方可能都是有興趣的。
最大的未知數是英國政府監管部門是否會同意?
說了半天,我要再次說明這祇是傳言,並無正式消息,中資進入西方主流的金融界是遲早會發生的事,前一段日子傳過中資可能收購德意志銀行,也許空穴來風,事出有因,德意志銀行比匯豐要小得多了。
早幾年香港交易所高價收購倫敦金屬期交所,可能也不是為了不成比例的小小回報,目的可能是為了更多掌握國際期貨市場的資訊及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