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及「回應網友 – Brian Yeung」。

        「美國大談意識形態」

        美國繼國務卿之後司法部長也出來大講意識形態,而且點名批評蘋果公司,廸士尼等一些大公司,指他們為了短期利益,討好中國政府,而中國政府的最終目標是要讓中國公司取而代之它們的地位。

        美國經常批評中國的人權不佳,這樣點名批評美國的大公司,以前也有過,但不是這麼高的層次,以後這一套說詞可能會經常出現。

        列寧說過,資本家會把吊死自己的那條繩束賣給無產階級。美國高官似乎是在演繹列寧的名言。

        列寧的理論無疑是太極端了,現代社會並非是兩極對立的,而是中產佔人口的大多數。而司法部長的話實際上也是空話,美國的大公司還是會追逐利益。

        不過蓬佩奧和巴爾的話反映了西方保守思潮的崛起,以前將中國視作一個品行壞的競爭者,現在則將中國和中國現體制視作敵人,非世界之福,非中國之福,看起來世界霸權老大老二之爭是不可避免的,恐怕無人知道前路如何?

2 responses to “雜談

  1. 難以否定中國式的體制:

    都係個句,如果西方民主制度係得既話,就唔會俾中國追趕到氣咳,搞到要經常抹黑中國,鼓吹中國威脅論啦!

    西方的民主體制已經變得毛病多多,很多發展中國家已經看得很清楚,只是限於西方因為傲慢與偏見,自己不肯承認而已!

    近年西方民主發展進入困局是不爭事實,大量的選舉沒有創造出更好的政府和管治,加上民粹、短視等因素影響,致使選舉只是不斷重複着「上台、幻滅、支持度下降、下台」的惡性循環。民眾只能不斷趕政客下台,但怎麼選也選不出令人滿意的執政者。但中國的例子也向西方說明只有決心改善「治理」的部分,民主國家才能走出當下的民主困境。

    難以否定的中國式統治
    https://www.hk01.com/01%E8%A7%80%E9%BB%9E/499196/%E9%9B%A3%E4%BB%A5%E5%90%A6%E5%AE%9A%E7%9A%84%E4%B8%AD%E5%9C%8B%E5%BC%8F%E6%B2%BB%E7%90%86

  2. 坦言集:仗還會打

    中美會打起仗來,並不是甚麼天方夜譚,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正在衡量會否對中共黨員制裁,理由很簡單,因為中共或共產黨是邪惡的。美國拿不出證據證明中共或共產黨比英國、美國和歐洲的政體和政黨更為邪惡。它的指控便如中世紀十字軍之指控穆斯林、西班牙的宗教法庭審判忠貞者,和美國三K黨之控訴非裔,完全是無知和別有用心。為了策動社會群眾的仇恨心理,從而使他們政治陰謀、經濟掠奪成功。

    最典型的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沒有進攻巴勒斯坦 「聖地」的穆斯林,聖戰大軍卻圍攻君士坦丁堡同屬基督教的東羅馬政權,攻陷之後便掠奪該城積累了千年的財富而歸,暴露了這些基督徒聖戰者的醜惡、貪婪面目。

    中世紀十字軍東征便顯示出歐洲基督教的惡劣素質,其後的侵略美洲表現出來的種族滅絕、殖民主義與奴隸制,一脈相承而成為美國殖民者國家崛起的基礎。

    五十年代麥卡錫主義把矛頭指向共產黨,不過是在冷戰開展時的巨大政治宣傳、動員工程。借美國社會的無知、狂妄、野蠻來鞏固冷戰利益者。這與歷史上基督教與回教之爭,以至近三、四十年另一次基督教與回教之爭,性質相同,手法一樣,只是科學進步,手段先進了。

    同樣,現時特朗普與極右派之妖魔化中國,因難圓其說,便轉向麥卡錫主義,妖魔化中共,攻擊、制裁中共。美其名是過往被中共(再不是中國)欺騙。特朗普上台才恍然大悟,看清楚美國真正的敵人。

    這樣把中國與中共分開,或許在政治宣傳上可爭取全球反共者的支持。但冷戰過後已接近三十年,冷戰時代的群眾已被年輕一代替代,他們並未經歷冷戰宣傳的洗腦,不易把中共/共產黨當作仇恨對象。而歐洲在蘇聯、東歐巨變之後,亦看清巨變的破壞,懷念共產黨統治時代的安穩生活,怎會相信美國粗糙反智的反共宣傳呢?相反地,全球都看到中國在中共帶領下創造經濟奇迹,在疫情打擊下,卻是全球應對最佳的大國,中共的統治怎樣是邪惡的呢?

    特朗普等的欺騙只對無知的美國人有效,麥卡錫主義至今已七十年了,美國的群眾還是這麼多的頭腦沒有長進。猶幸還有少數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在抗爭,不像五十年代那樣全國瘋狂蠻橫,到處迫害異己。

    以這樣的美國,特朗普與極右派還當權的話,甚麼不可能呢?

    制裁中共黨員是笑話,但老羞成怒和軍火商慫恿下,中美未必不會打仗!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