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美國制裁香港?」
人大要為香港立國安法的消息傳出後,英美的反對聲音最強,英國是因為跟香港有歷史瓜葛,現在有國會議員提出來讓BNO護照持有人正式享用英國居留權,算是它關心香港的一部份人吧?談不上制裁。美國則總統,國務卿都出面表示會有強力反應。
最強烈的反應可能是取消給香港的特惠地區待遇。假定這樣做,對香港的貨品轉口貿易影響不大,轉口貿易產品都申報來源地,不能免稅,真正香港製造的出口商品很少,增課關稅對香港影響少。影響大的可能是金融服務業,但香港的金融業務對美資公司有重大利益。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如果受阻礙,美資有重大損失,甚至影響美國在亞洲的很多商務活動,打擊香港可能美國自己很痛。
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避重就輕,看上去嚴厲,但港美都不痛的措施,這也是外交政治上常用的手法。可以舉一些例:美國可能凍結一些人海外資產,但那些人根本沒有海外資產,也可能限制一些人赴美,但那些人本也不打算去美國,猜想是如此,且看真實結果。
想制裁也就剩這幾張牌,美國能恐嚇中國的時代結束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05-27/doc-iircuyvi5369805.shtml
老師:
從近年美國對中國步步進逼,到近日近乎全面翻盤來看,過往人們對美國的理解似乎是完全錯誤,甚至是幼稚加幻想的。這個幾乎全面對外,採取恃強凌弱,不擇手段的國家,簡直是把她過往國際警察的招牌打得破碎不堪。
曾經,大約十多年前,我也跟內地友人辯論過美國及中國。友人指責中國大多不是,尤其是中國政府,是個獨裁嚴厲的家長,嚴得令仔女透不過氣,不似美國自由自在,子女都可自由發展。我說中國政府的確是嚴,但她管的是自己的子女,保證她的子女不會在外生事。美國則剛好相反,她嚴格管理別人的子女,好讓她的子女在外生事,也不必負責。友人聽後很不服氣,但也沒我奈何。今天,似乎我和友人已不用再辯論,答案已在牆上。
美國近年的醜陋,令我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管治問題,犯下各種大錯,也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如果沒有全中國的解放,沒有階級鬥爭,沒有清理所有地方勢力,中國今天會不會和印度一樣?如果因為要集中資源救60年代的大饑荒而錯過研究核彈氫彈的戰後唯一時機,今天中國可能要付出更大代價。今晚,我在Youtube看了《軍工記憶II》第一集 第一顆氫彈。有很多感觸,我感到當年的領導人真是很艱難,每個決定都是極痛苦,極難取捨。我記得老師在《黃金路》提到的饑荒日子,作為快餓死的小市民,其實有沒有核彈,真不很重要。不過,時間飛逝,50多年後的今天,這個核彈對我們卻非常重要。我開始覺得當年的領導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也不一定是我們所想像中的壞人。不知道老師去到今天,還是否如寫書時那樣痛恨他們?我也不太懂,只是覺得現今發生的事,已經不斷打破我舊有的認知和觀念,是非對錯越來越難分清楚。本以為是落後邪惡的,卻變得理性堅定開明。本來維護世界和平,自由開放的,卻變得自私小器計較陰險。難道大部份人對中美兩國政府的理解,一開始就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