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中美關係」
四十年前中美是敵國,韓戰,越戰,台海緊張,但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政策大轉向,改善跟西方關係,吸收外資,外國技術及管理,拓展輸出,拓展外貿,四十年間中國經濟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也有長足進步,美國隱隱感受到中國威脅,奧巴馬時代,在結束伊拉克戰爭後就鼓吹重返亞洲,矛頭對準中國,特朗普更是向中國開打貿易戰,最近更是為疫症天天指責中國,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兩國會不會切斷關係?(特朗普言) 兩國是否可能爆發有限戰爭?
有人指出美國大選在即,在任總統可能讓國際形勢緊張化,提升個人威信。有評論員甚至說美國可能以不承認中國在南海島的主權轟炸中國的人造島,製造事件,當然無人可以排除任何可能性,但今天的美國都不敢碰伊朗,伊朗兩次對美國嚴重挑釁,美都忍讓,又怎麼敢碰中國?戰爭行動一開始可能就不是一方可以完全控制的,所以發生中美之間直接的武力衝突可能是不大的。
美俄當年冷戰,世界分成兩個陣營,但當時美俄之間貿易極小,沒有共同利益,今天中美關係牽涉每年上萬億美元的商品貿易,美資在中國有龐大利益,美國對中國有龐大的服務業輸出,兩國之間有極大的共同利益,美國在制裁中國同時,也傷害了本國經濟及企業。
中美之間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簽訂,雙方都是滿意的,所以在貿易上美國可以做的懲罰中國但自己不痛的招數,已經用盡了。
它現在做的是打壓華為,遏制中國的高科技,支持台獨,疆獨,藏獨,總之跟中國製造麻煩,又煽動世界的反華情緒。
但這些作為並傷不了中國太多,中國軍力強大,第三世界盟友眾多,美國無奈我何。
所以中美政治上對立,但經濟聯係緊密,任何一方都談不上脫鈎,關係緊張,但祇是口頭上交鋒,沒可能實戰,這種情形恐將持續一段長時間,美國即使換了總統,基本的格局也不會變,將來的關係要看兩國國力的消長,恐怕時間有利中國。
中國要做實事,低姿態,避免無必要得罪人,第三世界中已有人將中國看成帝國主義,這是我們外交中要小心的。